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顾炎武是什么人物(顾炎武是干啥的)

导语:顾炎武:从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经历了什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顾炎武

顾炎武

1613年,顾炎武出生在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一个吴淞江畔的千年古镇。小镇中央矗立着始建于南朝的方塔,它是千灯镇人1500年来安宁和富足的见证。

顾炎武故乡:千灯镇

顾炎武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在明代晚期出过四位进士。今天我们在千灯镇看到的顾炎武故居,是当地政府在原址上恢复扩建的,这个占地60余亩的江南庭院式建筑,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世家大族富贵气象,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顾炎武似乎注定可以拥有优渥而圆满的生活。但是这座大宅原本属于他的堂叔顾同吉,但由于作为家中独子的顾同吉英年早逝没有子嗣,所以顾同吉的妻子王氏就抱养了侄儿顾炎武。

顾炎武故居

在王氏的悉心教导下,顾炎武14岁就考上了秀才。但是当时明朝政权岌岌可危,顾炎武的祖父也看到了明朝的局势,所以就让顾炎武阅读当时的政府公报《邸报》,教育他了解国家局势,关心国家命运。

在这样的教育下,顾炎武毅然放弃科举。

顾炎武上战场

1644年,清军入关,清王朝开始统治中国。1645年,顺治帝颁布了《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的《剃发令》在江南引发大规模起义,顾炎武参加了苏州起义。这一年6月,清军攻破昆山城,顾炎武失去了两个胞弟,养母王氏也绝食殉国。

明清发型

此后多年,顾炎武一直在为南明朝廷效力,但是他意识到恢复明朝就像“精卫填海”一样艰难,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精卫》诗,他以“精卫”自喻,表达了自己深深救国,不想屈服于清王朝的决心。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精卫》

1656年,顾炎武专程到南京拜谒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为了纪念朱元璋,顾炎武在陵前写了一首诗,他把复明事业比作若隐若现的月光,虽然希望渺茫,但一定会让历史铭记。

南京明孝陵

寥落存王事,依稀奉月游。尚余歌颂在,长此侑春秋——《闰五月十日恭诣孝陵》

顾炎武下监狱

随后,他返回家乡千灯镇,却迎来了离死亡最近的时刻。跟随顾炎武多年的仆人受顾炎武妻子舅舅叶方恒的指使,截获他与南明朝廷往来的密信要向清政府告发他谋反。顾炎武当机立断把仆人溺死在池塘中。但是他并没有安全逃走。叶方恒派人把顾炎武抓了起来,送进了监狱。

1657年春天,因为谋反的罪名死无对证,顾炎武才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此时,清朝的统治日渐巩固,民众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顾炎武也经历了复明失败,牢狱之灾。

此后,他变卖全部家产,离乡北游。

顾炎武北游

顾炎武来到康成书院,郑康成这位生于乱世的大儒似乎为他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他写了一首诗,表达了想要成为下一个郑康成的想法。

青岛康成书院

深山书院有人耕,不问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游不其山》

后来他离开了不其山,开始了漫长的游学生活。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的分辨,这是顾炎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

此后的顾炎武,寻访各地的史志图书,查看民生风俗,与各地读书人交流,探究有李旭国计民生的实学(经世济民之学)。顾炎武由此开启了朴学的先河,被清代文人称为开国大儒。

离家20年考察游学,他也时常思念家乡。他希望死的时候能够面朝家乡。

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顾炎武诗选》

从一介匹夫到一代大儒,他一生颠沛流离,没有名师指导,没有安静的书桌,却成为我国七十二大儒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1682年,顾炎武于山西曲沃去世。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