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孩子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孩子为什么会有离家出走的想法)

导语:孩子离家出走只为逃离母亲的善意,《为何善意会伤人》

01

深夜邻居家的哭声

安静的夜晚,邻居家的哭声尤为清晰。大家都知道,邻居家的16岁的女孩离家出走已经三天了。

已经报警了,正在寻找中。

天天在电梯里碰面的背着书包的乖乖女孩,竟然离家出走了,我们除了吃惊还是吃惊。

妈妈对着警察、亲戚、和邻居一直在哭诉: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期末考试没考好,我说了她几句,还给她报了补习班,说好了假期好好补习,怎么就离家出走了?”

02

女孩离家出走的原因

妈妈每日以泪洗面,见人就哭诉:

“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

理智的爸爸这几天拼命自我检讨,自我反省,最后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1、家长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了。

2、孩子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时间都被补习班占满了。

3、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妈妈要求孩子睡觉都不能关门。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过度压抑会导致叛逆心理高涨。

以上的每一点,妈妈都能用同一句话辩解:

“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1、让孩子好好学习,学到了的知识都是孩子自己的啊!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2、给孩子报补习班,花了很多钱,我们省吃俭用让孩子上补习班,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吗?

3、不让孩子关门,为的是随时可以监督孩子是否在专心学习,提高她的学习效率,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啊!

03

《为何善意会伤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挥霍和透支“善意”的时代。

忽略善意的边界和限度,导致我们“好心办坏事”。

有时,“善意”也会给人带来伤害。

日本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学者堀内进之介写的一本书《为何善意会伤人》。

本书深刻揭示了我们身边种种以善意为名的暴力,从个人心理及社会层面深入探讨了产生这种暴力的原因,并给我们提供了抵制暴力的“良药”。

女孩的妈妈的行为就是以善意为名的暴力。

这种暴力不一定必须是武力,精神暴力比武力施暴更可怕、更严重。

别再让你的善失控,也别再让别人以爱之名伤害你!

这本书说了这样一个道理:

你既不能以善之名伤害身边的朋友家人,也不要让别人以善之名伤害你。

当我们揭开善意的面具,也许还会发现“自以为是的善”和“别有用心的善”。

善意有边界,共情有陷阱,别让你的好心失控。

04

妈妈的善意伤害了孩子

16岁的女孩,人格和思维已经健全,早已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16岁的孩子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事,可是这也不能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

学校里的学习和课外补习班的双重压力,导致了孩子生活中枯燥和单调。

妈妈的随时随时监督,让孩子更没有可以松懈、休息的机会。

所有的这些重压都被妈妈戴上了“都是为了你好”的面具。

再这样重重压力的重压之下,孩子反抗、逃离、出走是太正常的表现了。

妈妈深陷这样的善意怪圈,走进了一个没有尽头的死循环。

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

哪个妈妈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走错误之路?

哪个妈妈不是为了孩子好?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05

揭开善意的面具,看清共情的陷阱

人总是倾向于同情容易引起同情的事物。这对于每个人来讲是再自然不过的。

听到妈妈的哭诉,我们都会同情妈妈,转而认为女孩太不听话了。

问题就在于书中讲到的共情的“聚光灯效应”。

当光照射到某个对象时,其余部分就很难再被看清。

我们只会一味的同情妈妈而忽视了女孩才是那个真正的受害者。

大家都懂得一个道理:

“思考比感受更重要。”

话虽如此,但是问题就在于理性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被轻易调动。

换言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理性。

难道不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同情容易引起同情的事物,思考容易理解的事物吗?

这就是“共情的陷阱”。

06

一本好书《为何善意会伤人》

书中从:

“共情的陷阱”

“理性与感性的天平”

“无法摆脱的共同依赖和自我欺骗”

“明知是谎言还会被欺骗”

“在你被改变之前”

几个方面讲述了我们每天都会被“善意支配”,又如何认清“善意”真实面目。

同时,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道德感比较低、缺乏同理心、攻击性强的人。

善意和道德的天平如何摆正?

写在最后:

善意也会伤人,他背后往往隐藏着无声的暴力,忽略善意的边界和限度,过分地共情虽迎合了他人的想法,却会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导致我们“好心办坏事”。

所以善意有边界,共情有陷阱,别让你的好心失控。愿你能真正理性地认知自我和关照他人,实现人际关系的圆融和谐。

一本好书,能教会我们认清自己,也认清别人。

不要以善之名伤害别人,也不要让自己被善意伤害。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