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虞美人》课堂实录(虞美人导课)

《虞美人》教学案例 席红艳 阅读笔记

1. 教材分析:本次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是李煜后期词作的代表作。词中作者的情绪悲恨激楚,但在痛苦的低吟中却显示了他过人的艺术才华。本词围绕“愁”展开,运用丰富的意象以及多种手法来加强愁绪的宣泄。

2.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是这样一首饱含血泪的绝命词。

3. 李煜收笔直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①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意,一泻千里。②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4. 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九五之尊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本次,就是在汴京被拘禁时所写。

5.“春花秋月”如此美好,李煜却希望它们结束?

亡国后,他名虽王侯,实为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6.“往事知多少”中“往事”具体指什么?或者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曾经作为国君锦衣玉食、尊容富贵的生活,更是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7.“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也可能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1. 对故国的思念,对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

2. 作为一个君王,李煜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词人,李煜又何其耀眼!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包含血泪的作品,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虞美人》教学案例 席红艳 阅读笔记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