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诗歌怎样鉴赏(诗歌鉴赏6个步骤)

导语:诗歌如何鉴赏?这里有“三步”

“诗歌鉴赏”由于古诗词本身的注重积累性和语言的难度,使得它成为众多考生的一大“心病”。那么,我们怎么去把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呢?

一、诗歌鉴赏的题型分析

我们这里所说的“诗歌鉴赏”,主要指古诗词而言。根据历年来对语文试卷的分析,诗歌鉴赏类题型所涉及的范围不外乎以下几类:

(一)诗歌的形象。

主要包括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既包括作品中人物形象,也包括作者形象)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二)诗歌的语言。

提问方式有“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等。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有“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等。

(四)诗歌的情感主旨。

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趣?”“主旨是什么?”等。

二、答题思路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诗歌鉴赏类题型,我初步总结了“三步走”的答题思路,即“三看”。

(一)看标题

标题是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的中心,通过标题即可大致了解一首诗歌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而且,诗人也会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不会偏离这个中心。当然了,根据古代诗歌“借物言志”的特点,作者肯定不会“就事论事”,还会由所咏事物出发,进行感情的升华。但通过标题了解作者的主要描述对象,是不会有错的。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标题我们就知道作者所写事物必是“梅花”,但作者又不仅仅是单单描述梅花的形态,而是由形态出发,寄托了作者“也要同此梅一样”的情感。

(二)看作者

由于时代的不同,每个时期的诗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杨万里的清新活泼,王昌龄的悲慨雄浑等,而且从出题来看,选取的大多为能代表该诗人风格的作品。所以从作者出发,我们便可较快找到一首诗的大体风格,在此基础上去分析诗歌内容和感情特征,就比较容易了。

(三)看内容

诗歌鉴赏题以绝句为多,间或有律诗。所谓的“看内容”就是要逐句读懂每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融合贯通,了解诗歌的整体含义,为根据提问对诗歌进行分析打下基础。其中,律诗尤其要注意颈联和颔联部分。

根据“三步走”或“三看”的方法,我们在答题时,可分为以下几步:

1、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出诗歌表现的场景;

2、 根据场景的渲染,结合具体的字词,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形象、情感进行分析;

3、 说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者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事例来看看该方法的实际运用:

例:诗歌赏析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在一个深秋的季节,西风袅袅,吹荡着南浦广阔无垠的江水,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行人乘船渐渐远去,但看着岸边送别的人,又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回头远看,每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这一个“看”字,有忍不住回望的意思,能将行人努力压制自己的感情但又克制不住的神态表现出来。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凄楚。表达了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