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福建泉州清净寺哪个朝代(福建清修寺庙)

导语:宋朝-庙宇-福建清净寺

简介:泉州,宋朝时的世界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繁华和重要地位类似于现在的上海。每天商船来往于港口,而贸易繁盛带来的不仅是贸易,还有数以万计、频繁流动的外来人口。当然这些外国人里面就有不少的伊斯兰教教徒,为了方便做礼拜就在当时的泉州城内兴建了一座伊斯兰教教堂,也就是现在的清净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还记得前面说过的那个大白塔么?)、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1961年,清净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108-110号。

年代: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伊斯兰教历710年)由耶路撒冷人阿哈玛出资重修,为该寺建筑了高悬的穹顶,加阔了甬道,重修了寺门并翻新了窗户。

面积:清净寺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寺门朝南,主体建筑有门楼、奉天坛、明善堂三部分,类叙利亚大马士革风格,仿照中世纪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寺形式而建。

布局:由于一般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向圣地麦加,而麦加位于中国的西方,故清净寺布局也像国内大部分清真寺一样,整体是东西向。内部虽然没有明确的布局形制,但在建筑分布上也有“主次”之分。如虽然经过多年改建、扩建,清净寺重要空间的礼拜大殿——奉天坛仍处于整个组群的前部并紧挨着清净寺入口 。而那些辅助或较次要的空间,如寺内人员住房和水房等则建在较隐秘的后部区域。

除分布灵活、主次明显外,清净寺还体现了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特点。随着历代扩建和改建,逐渐有了所见的院落式格局:整体无明确轴线关系,但是寺门楼、明善堂和新建礼拜大殿各自形成了三条单体轴线。即各个建筑单体看似分布较为分散和无序,但有些建筑单体本身又自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如明善堂和新建礼拜大殿内部都包括了礼拜、沐浴、辅助等伊斯兰宗教活动必需的空间。

建筑形制:

大门通高12.3米,基宽6.60米,门宽3.8米,朝南,全用花岗岩和辉绿岩砌叠而成。穹形顶,由三个层次四个高大相连的尖拱门组成。第一尖拱门高10米、宽3.8米,全用辉绿岩筑砌;顶部为蛛网穹形结构,门楣上嵌有浮雕阿拉伯文古兰经横额。第二尖拱门高6.7米,顶部用花岗岩刻制,拼成蜂窝状穹窿形如藻井的石构图案。第三尖拱门高4.3米,与相距4.5米、高4.03米的第四尖拱门连成一体,门顶作半个纯圆形穹顶,粉抹白灰。整个大门由四门三室重叠相连组成,结构独特。大门屋顶作半个平台,名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筑回字形垛子,像城堞一样,使大门更加雄伟壮观。

奉天坛又称礼拜殿,在门楼西侧,坐西朝东,尖拱形大门,高4.45米,宽2.25米,门楣顶刻有阿拉伯文经句,屋顶已倒塌,殿内尚存石柱础7个。坛的四周围墙均为白色岩石砌成,南围墙全长23米,高6米,厚1.02米。墙高1.82米处并排开设八个长方形大石窗,窗孔高2.85米、宽1.8米,窗顶楣各嵌一方阿拉伯文古兰经摘句的石刻。西围墙为朝向圣麦加的正向墙,呈凸字形。正中凸出宽4.54米,深4.31米,中间嵌一尖拱形宝盖龛,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句,两旁各设一门,门龛顶有浮雕阿拉伯文经句。凸出部分以外的两边墙壁各砌三个尖拱宝盖状壁龛,龛与龛之间开设高2.95米、宽1.60-1.65米的长方大门,龛中及尖拱顶石板均雕有阿拉伯文经句。

石柱础与石柱

雕刻的古兰经

明善堂位于奉天坛北侧,坐西朝东,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为伊斯兰教徒礼拜之所。堂前置精雕石香炉一座(原为奉天坛旧物,后移此),堂的南侧有小楼,楼下为接待室及伊斯兰教陈列室。在门搂的东侧“祝圣亭”内立有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修清净寺的碑记,是研究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物证。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

石香炉

《敕谕》石刻

价值:中国的东南沿海清真寺除了清净寺,其他寺都汉化成了标准的中国殿式建筑。清净寺为石构建筑,石构建筑的特点是石头的耐久性不易腐朽,所以能保存千年,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对研究早期阿拉伯与中国宗教文化交流史,伊斯兰教在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传播与清真寺的建置、组织机构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