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思维的逻辑是什么我们想对了什么又想错什么(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什么)

导语:思维的逻辑是什么?我们想对了什么?又想错了什么?

常言道,做事应“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思考和决策是影响最终行动必经的路径。

《说文》:想,冀思也。

想,由想象引申为思索,由想象、思索再延伸为希望、想要、打算、料想、推测、估计、怀念、想念、思念等义。

那么,“想”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想”的方向?

在《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一书里,英国心理学家尼基·海斯带我们探索了大脑的运转逻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大脑能帮助我们做出最佳决策?为什么有时候大脑毫无用处,甚至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呢?

从日常的思维方式入手,就归因、偏见、如何形成信念、记忆的方法、有意识与无意识记忆,以及我们如何顿悟和创造等问题进行科学性探索,进而化解固化的认知,激活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

01

识别定式思维

“我们的思考之路遍布捷径,但这些捷径经常将我们引入歧途。”

我们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受到了批评,出于自我保护的思维模式,会很自然地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规避因犯错带来的惩罚。

殊不知,这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状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将日常的直觉性思维称为系统一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不准确和片面性等特点。

而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思考的过程被称为系统二思维模式。

当我们处于系统一思维模式时,对经历的一切感觉是习以为常。

这种感觉来源于习惯而非思考所做出的日常假设,或是从小习得的“共识”,或是导致类似场景的共同表征。

如此一来,我们容易掉入各种各样的陷阱和误区,心理定势由此而来。

心理定势是我们在特定时候,特别关注某一特定类型的信息。

如我们会特别关注与我们观点相似的信息,不自觉靠近与我们性格、行为习惯相近的人。

或是在一场篮球比赛中,一队队员着黑色队服,另一队则着白色,当我们被要求观测黑色着装球队的进球数时,极易会忽略白色着装球队的表现。

除了无意忽略关注点之外的事物,我们还会因经验主义带来认知的偏差;或是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导致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于系统二思维模式,虽然需要消耗更多的心理能量,但经过长期专注的思维训练,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满足感,规避因使用系统一思维模式思考时带来的思维陷阱。

回到最初我们犯错时的场景,一开始便为自己找借口,不仅会失去学习、避免下次犯错的机会,还会让同事及领导产生此人没有担当的印象。

如果能适当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加以思考,予以改进,我们不仅能为之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还可能会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02

挖潜底层思维

“思考不单单是为问题找出解决途径,还包含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后,突然而至的灵感。”

我们可能会被一项棘手的工作困扰着,久久寻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暂时放下当前工作,转而去处理家务或是外出运动,也许想法会在不经意中出现。

灵感的出现是因为思维和意识并不总是相伴相生,有很多事情是发生在意识层面之下。

该现象被称为尤里卡效应,也是在平时不断积累后,产生顿悟的过程。

我们的顿悟,一般会出现在身心相对放松的状态,情绪也会相对平和,有别于工作时的紧张状态。

对于每一个人,都会有八种基本情绪:喜悦、悲伤、厌恶、恐惧、愤怒、害羞、兴奋(或惊讶)及敬畏。

情绪影响思维,思维影响行动,是人们计划实现的关键因素。

我们在愤怒时,难免会迁怒无辜之人,处理繁琐事情时也难免会烦躁;而喜悦时,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怕他人犯错,我们也会耐心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绪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的主要渠道。

有两条同样长短的水平直线摆在了两条斜线的内部,一条水平线在另一条的正上方,那条位于上方的水平线看起来会更长。

以上的错觉来源于我们的视觉,是大脑在理解新信息过程中,所使用的习惯化认知策略。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好比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间长了,会出现不认识这个字的错觉。

感知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但却是思维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潜意识减少思考的时间,尽快做出决定,但难以理性地做出决策。

如果我们想要更深入思考问题,需启动系统二思维模式。

通过有意识训练,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03

突破成长思维

“我们如何看待自我,即自我概念,也是人们思考和行为的依据之一。”

要回答“我们是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需要通过他人评价或自我评价来实现。

如评价是热情还是冰冷,充满活力还是内敛安静……

我们以此创造了概念,并根据贴好的标签进行归类。

在大脑理解现实客体时,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表征模型。

社会表征是人们共享的关于世界的诠释与理解,实际上也成为理解社会和建构政治的基础。

通过不断学习,持续完善自身世界的基本认知结构,以实现更准确地认识自我。

学习,是记忆与遗忘相互交替的过程。

在学习新技能或新知识之时,通过不断重复来巩固记忆,即是熟能生巧。

这种古老的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倘若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难免遗忘。

书里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可以巩固记忆的方式,即认知问讯法。

通过设计一套特殊的问讯方式,让我们回忆起试图记起事件的背景细节。

背景细节越丰富,记忆找回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后续忘记的可能性也越小。

因为在记忆时出现干扰项,产生了记忆混淆:恰如我们在争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总以为是正确的记忆,其实是错误的。

记忆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大脑只会选择留存那些更为重要的部分。

如果我们真的理解了所学内容,就不会觉得记忆是件麻烦事。

哪怕有一瞬间可能遗忘,但在某种特定场景,还是会激起相应的回忆,无意识的作用由此突显,甚至会出现文中最初提到的“顿悟”,思维空间由此得到延伸。

04

写在篇末

作者在书里用100多个大家常见的思维概念,来探讨对日常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思维领域。

与其盲目地摸索,不如用思维科学、心理学走出常见的认知与成长误区。

成长的本质,就是思维的成长!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