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日本斋王制度为何能长期存续(日本斋宫是干什么的)

导语:日本斋王制度为何能长期存续?

斋王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种宗教祭祀礼仪,自江户时代以后,除皇室贵族及寺院僧侣之外的民众,都可以享有此项特权。

斋王制度在日本神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古代天皇制相始终。斋王制度虽然源于汉晋佛教文化,但又与其相融合。

它是日本社会长期发展和演进的产物,从最早的只有少数人享有此特权到近代向平民开放,斋王制度在变化中不断发展。

01、古代天皇制与“斋”文化

斋王制度是日本古代天皇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安前期,斋王具有最高的权威和特权,一般由德川幕府将军或摄政王兼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斋王的权力逐渐被削弱。

平安后期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斋王制度——德川幕府斋王制,以德川庆喜为中心的斋王派和以织田信长为中心的道斋王派皆属于此种类型。

道斋王派在德川幕府时期曾一度兴起,但最终归于失败,而织田信长在其晚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最终确立了斋王制度。

道斋王派则与古代天皇制相始终,其建立标志着古代天皇制在日本国家体制中已基本确立。

斋王是日本古代社会中重要的职位之一,但其真正被赋予这一重任是在镰仓幕府时期。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对斋王制度进行规定和调整。其中《职制法》明确规定“敕令斋王院守护皇居、统理公家事务、兼国师职务、以身为王”。另外,天皇还规定了其他相关职制。

后来,随着国家政权的发展和完善,斋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在天皇将斋王制度向全国推行,明确规定了斋王圣号的使用范围。

日本古代神道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佛教的传入而引起的,在佛教传入前,日本社会处于奴隶制时期。

由于生产力低下,统治阶级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衣食用品,只有通过神灵和贵族来满足人民的需求。统治者用祭祀神灵和贵族来满足人民对衣食的需求,以求得神的庇佑和社会秩序。

古代日本把自己国家内皇帝、诸侯、将军等王权神圣所祭祀之神称为“国师”(国师是日本神道中对天神、地祇和人祖的总称)。

其中,“神官”是由贵族担任的。但是随着佛教的传入,神道逐渐脱离了贵族阶级的控制,最终发展为“斋王”,即由国家专门设置的官员担任,其职责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助君王统治天下。

这样一来,统治者就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到民众。如在镰仓幕府时期,国王经常接见大臣和寺庙中的僧侣们,并要求他们向自己提供各种意见或建议。

作为平民百姓只能通过僧侣和贵族的言论来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事务,而只有僧人才能“与大臣及斋王平等对话”。

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伴随着神道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与皇权相结合为一体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国家宗教”形态。

02、斋王的地位与职责

斋王代表的是天皇和贵族阶层,所以他们在国家政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寺院中担任斋王也可以使自己的身份得到提高,且可以帮助那些生活贫困和对国家有困难的人。因此,在古代日本社会,受封为斋王就成为一种政事奖励。

除了上述“两大职责”外,古代日本“斋王”还要承担起保护皇室、管理皇室事务、负责皇室祭祀等职责。

另外,在古代日本社会里,拥有“斋王”身份的人,不仅可以参加各种祭祀活动,由于他们有着崇高的地位和特权,所以也能参加各种皇室会议。

作为统治者或国家事务管理者的斋王们还拥有一定的权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特权。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斋王的权力逐渐降低,其职责范围也越来越小,逐渐被其他职能所代替。

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斋王负责“保护皇居”。他不仅是将军与臣民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天皇和贵族之间的桥梁。他既可以通过与僧侣的良好关系来保护皇居安全,还可以通过向民众传达国家政策来管理国家事务。

因此,斋王在古代日本社会具有很高地位。

在日本古代,“王”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利。“王”一旦去世,其继承人便会继承他所拥有的全部财产和权利,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家族。

通过这种方式,“王”的后代就可以以“王”的身份去继承原本属于其后人的财产和权利。此外,当他去世后,他所拥有的“王”身份也会被继承人继承。

斋王位作为整个斋王制度中最高职位。其地位和权利仅次于天皇。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天庆六年(1026年)四月十九日,经天皇御赐,令斋王守护皇居;而长男国师为持明院,次男为弘觉院者。……”这段话中所说的持明院者即是斋王。

在《日本书纪》中,斋王也被称为“国师”或“御弟”,是一种皇室成员的封号。

在室町时代,斋王又被称为“持明院”,其职能和职责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时的斋王除了守护皇居外,还可以掌管皇室事务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斋王在古代日本社会所享有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即便到了江户时代,依然有人称他为“斋王”(“御”与“斋”同音),可见其尊贵程度。

03、道斋王派及其衰落

斋王制度不仅是日本古代社会政事、军事上的需要,也是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更是日本贵族和民间民众对于斋王崇拜与信仰的结果。

在社会发展和政事文化的影响下,日本传统封建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往“无主”、“有主”之分的信仰观念逐渐变成了“无主不为主、有主不为尊”这样一种平等思想,其主要体现在对世俗权力和世俗文化等方面的认可。

日本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上下尊卑分明的社会,天子、贵族和民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身份地位和特定分工,他们都被认为具有超越常人的能力与智慧。所以他们之间通过某种联系而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复杂且多元的关系。

因此,这种等级与身份观念的转变使得斋王制度也发生了改变,这是由日本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道教斋王派。

日本道教在中国传播之前就有自己的传统斋王仪式,这些斋王仪式也在日本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据《方舆胜览》记载,“南朝宋泰始五年(467年)五月丁亥朔,天师道上人三清神君三清殿及四神君三宫”。但是到了室町时代,道教斋王被移植到了日本社会。

室町时代前期,天皇仍奉行唐朝法律,所以在法律上也没有给予道教斋王特权的规定。但是在国家政事上受天皇的影响很大,而且各地也都有供奉道教斋王的神庙存在。

这些因素使得斋王制度得到了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当时,斋王是国家统治者和贵族阶层共同享有的特权,受到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广泛重视。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区域,都有供奉道教斋王圣号的神庙。

例如日本镰仓幕府时期设立的“御堂冈神宫”,以及江户幕府时期设立的“上野宫”、“将军宫”等。这些国家机构以及贵族阶层都供奉有道教斋王,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虽然日本历代天皇都允许道教斋王制度存在,但最终还是因政事动荡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走向衰落。然而,道教斋王制度也是日本古代社会文化与宗教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

首先,日本封建制度的发展使得统治阶级更加强大,他们不愿再承认斋王制度的存在。

其次,日本新兴地主阶层的兴起与发展,使其不需要通过斋王仪式来维系统治。

最后,幕府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无主”信仰观念开始转变。最后一点是道教斋王制度在江户时代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斋王制度约自元禄以来……及明治以后衰废”。可见,在幕府时期斋王制度已衰落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了。

斋王制度是古代日本社会文化与宗教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它不仅在社会结构上表现出等级和身份的差异,也体现了日本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的认知与态度。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理解斋王制度。

日本斋王制度自产生以来便表现出了独特的特征,尤其是其仪式所体现出的庄严肃穆与神圣性,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灵魂深处的敬畏之情。

所以可以说,日本斋王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超越人类物质层面和社会结构层面的文化表现形式。

这种文化形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思想,这也是道教斋王制度得以长期存续和发展、并受到日本民众普遍信仰与认可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