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关注】一只碗还是一个碗?一只碗里盛满爱,满满的都是幸福!

上个周末,大家一定都在朋友圈刷屏了:有一只碗,是不是还能说上几句话?我去看了一下瓷器,没有任何瑕疵。这让我想到之前做的一只仿古碗:从釉色、纹饰到品相、胎与釉的比例都做到了极致。我再去看这件瓷器,有一个明显的缺陷:烧成以后有露胎现象。从上面几幅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碗口还是碗底都有明显的露骨胎痕。

1.胎质

露胎是指在烧制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者烧制过程中温度过低所造成的胎体表面颜色出现的缺陷。因为胎质的不同使窑内还原气氛与窑温差距较大。胎质对瓷器烧成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釉与胎之间的配方比例问题。一般釉料在800-1200℃之间烧成;而胎在1300℃以下会发生变形、开裂、气泡等缺陷。所以如果想要有一个完美的瓷器胎质就要在这一温度区间内烧成。当然烧成之后胎中的有害物质会被高温熔化而使胎色发生变化,但只要将其排除干净就能恢复原来的外观。

2.釉面

釉面是瓷器重要的特征之一。它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呈粉红色,如红颜色或石榴色。釉面均匀光滑,釉层不厚也不薄。釉层均匀、釉厚、不透光、胎骨坚硬有质感,不容易出现露胎现象。釉面的纹片是由于温度、湿度和釉层的存在导致或深或浅的排列。这类纹片,釉质较厚,釉面很少有油质沉积或气孔溢出(注:油质并不是瓷器最重要的品质保障)。有的纹片呈现出“银丝”状结构。

3.瓷胎成型过程

制瓷过程中,瓷胎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瓷胎窑烧,成型过程十分重要,它决定了瓷器的品质以及使用寿命。我们把它理解为:将胎体按照一定形状放入窑内,通过窑内高温烧制,使坯体产生收缩(胎体自身膨胀)以及收缩(因为胎体内部气孔很多)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窑内温度过高,会导致陶泥的密度增大;②窑内时间短或停留时间长,时间短会导致瓷胎变形、开裂、崩瓷;③窑内气压过低会导致坯体气孔增多,导致瓷胎收缩;④坯与釉面结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