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怎么读(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什么时候写的)

导语:读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赏析苏东坡这首绝命诗的韵味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自题诗,可理解为自我的书写,自说自写,自画像。亦或,对于人生世相的一种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这首《自题金山画像》的自题诗,可以当做是他对于自己这一生的总结了。

这首自题诗,完全没有我们熟知的东坡豪迈,全诗里完全是一幅看破了的死寂沉沉,那种莫名的灰暗情绪萦绕在全是之间。

历经数十年沧桑,到了人生最后的关头,想来也没有几人不去笑看,看破这世间种种了吧。

人嘛,该看破时当看破,何必这般活得很累。

苏轼此诗,作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故而赦免苏东坡,由海南儋州召其返朝。这是苏轼述职后去往常州时,途经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做,在作完这首《自题金山画像》后没两月,一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病故于常州。

因而此诗,亦被人们当做成苏东坡的绝命诗。

​​​​

全诗开篇,苏轼就直接了当的说自己的心已经死了,就是这般的直接了当。没有什么弯弯绕绕,历经一生蹉跎,年逾花甲,生命已然随时都会燃尽之时。再说一些虚妄之事,不仅让人笑,连苏东坡自己都会哑然失笑。

①.心似已灰之木

第一段,苏轼直接说他的心灵之中,已然是寂静无欲了,也不会再为什么外物所动。

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之意。

在《庄子·齐物论》里有着“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这么一段话,来形容我们常知的一段俗语:“形如枯槁,心若死灰。”

意思是说,外在的形体固然可以让一个人像干枯的树木那般没有生机,然而内心的思想与精神也可以让一个人像已经冷却的灰烬那般吗?

②.身如不系之舟

第二段,苏轼直接了当的说他这一生的生活状况。如同无法拴住系住的小船,随流水而走,随流往哪里,他就漂往哪里,一生漂泊不定。

这里,没有写忧伤,然而那种四海飘零的生活,已然显露出了浓浓的伤怀之意。如同我们离家远赴他乡,再好的心态,也难免会有孤独伤感之时。

苏轼的这如舟漂泊的生活,是他对于自己这一身的无言感叹。人生几起几落,宦海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此时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

这种苦闷,让人不禁为之感伤。

然而,若真是如此,苏轼还会是人们熟知的那个“自笑东坡已老”的苏东坡吗?显然不是,尽管东坡确实已经老了,也确实看淡了。

③.问汝平生功业

这不,直接自嘲式的反转了。

第三段,苏轼说曾经有人问他平生的有所功业建树的地方在哪里。

这里,应当做是他的自嘲自述。这是一种调侃反问式手法,知道他情况的人,自然知道他这一生建功立业的地方在哪里。

这里,亦可以当做是东坡式的幽默。怼人般的,调皮式回答,同时也是苏轼对于人生苦逼状态的一种自我解脱。

④.黄州惠州儋州

第四段,苏轼直接回答了他平生的功业再哪里,黄州惠州儋州。

语气上来说,苏东坡的回答是相当平淡的。只是这里面亦蕴含着浓浓的怼人气味。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结合这整句意味,看似苏轼在平常的回答问题,实则是在以豁达乐观的幽默心态在怼人。怼谁不知道,谁问谁知道。

你看,你不是问我这一生有哪些建立功业的地方吗?黄州惠州儋州啊!

简单的一句话,若是朋友相问,只会当做是调侃的一笑。若是政敌相问,会被怼得有口难言,明知故问,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嘛。若是陌生人相问,也是一种既不伤人,如若雾水般的似是而非的明白。

这,便是苏东坡的绝命诗。语气平淡而又真实,似心怀感伤又似对于生命的一种看开;于死寂中的嬉笑怒骂,于幽默中的豁达;既是对平生过往的陈述,又是对这一生暮途的自我慨叹。寂而达,淡而真。

苏轼,似在告诉自己,告诉人们。不必感伤,勿需感伤。因为,我是苏东坡。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这首苏轼的六言绝命诗。

宋·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