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孔子为什么这么讨厌乡愿(孔子为什么讨厌农民)

导语:刘立夫 | 孔子为什么讨厌乡愿?

孔子为什么讨厌乡愿?

胡适当年曾发表《差不多先生》,讥讽那些做事不认真的人,说这种人姓“差”,名“不多”,到处都有,尽人皆知。还有一种人,自孔子以来,名声一直很坏,名曰“乡愿”。按《说文》,“愿”字训为“谨”,谨慎、忠厚的样子。前面加一“乡”字,表明这种人与胡适说的差不多先生一样,各省各县各村都有。

乡愿到底是什么人呢?孔子说他是“德之贼也”,即道德败坏之人。但这种人比较隐晦,一时看不出来,表面上装君子,实则属于“伪善”。孟子说“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并有一段精辟的分析。其文云: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此人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看起来谨慎老实,谁也不得罪,相当讨人喜欢。你要指摘他,却举不出什么大的错误;你要恨他,却无处发作。他就是一根墙头草,看似清正廉洁,实则寡廉鲜耻。正如朱熹所说:“乡原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周遮掩蔽,唯恐伤触了人。”

总结历代文人对乡愿之痛恨,理由有三:

(1)乡愿虚伪乖巧,左右逢源。乡愿本无德无才,却极力表现自己有德有才。明顾宪成称这类人“忠信廉洁既足以媚君子”,只是不真实,所以小人也不忌讳他们;“同流合污既足以媚小人”,只是不做主谋而做随从,所以君子也难以拿他们问责。乡愿之巧如此。乡愿之所以能够欺世盗名,关键在于他们伪装的很好,让小人和君子都找不出痛恨他们的理由来。如果乡愿不近人情,使人憎恶,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问题是他们欺世的同时还顺乎人情,骗你没商量,又让你如鲠在喉。可见,乡愿就是隐藏在人群中的假君子、真小人。

(2)乡愿不分是非,圆滑媚世。明刘永澄说过,与君子交者君子也,与小人交者小人也。“君子可交,小人亦可交者,乡人也。”这种乡人,与君子好不到哪去,与小人也恶不到哪去,就在君子小人之间讨生活。

刘永澄还说,天下君子少,小人也少,惟乡人最多。小人之害不过自身,乡人之害却坏了社会风气。这种人处世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无人抵制,大家便会纷纷效仿,导致社会越来越没底线,让人看不到希望。

其三,乡愿的本质就是自私自利,明哲保身。顾宪成说得好:“三代而下,只是乡愿一班人,名利兼收,便宜受用。虽不犯乎弑君弑父,而自为忒重,实埋下弑君弑父种子。仲尼恶乡愿,正与作《春秋》意同。”为了自己的私利,乡愿什么原则都不顾,只要有好处,弑君弑父的事情他们也干得出来。虽然他们刚开始没有做坏事的想法,但在私利的驱使下,他们最终会帮助小人,助纣为虐,危害天下。

谭嗣同说过一段名言:“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这个就更严重了。他将历代的知识分子都看成是秦政的同伙,应该不完全是气话。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