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如果父母走了你还会活下去吗(如果有一天父母离开我我该怎么办)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习俗。

老人过世后,把其生前的东西,付之一炬。

鞋子、衣服、被子,甚至连床铺和柜子也会烧掉。留下来的,唯有“金钱和房子”。

可悲的是,总有一些家庭,人人都争执老人留下的遗产,闹得不欢而散。一把火烧了旧物,也烧掉了旧情。

泰戈尔写过一句很经典的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父母是头上的太阳,当太阳光暗淡了,或者到了日落西山之后,我们应该去寻找群星,让幸福像星星一样多,而不是让人生进入迷茫的暗夜。

不难发现,父母走了,留住以下三份情,就是福气。

01

留住恩情,传承家风。

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这是儿女一生的遗憾。

因此,大多数的儿女,在父母过世后,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去坟头上一炷香,和天国的父母说说话,送祝福。

古书中记载:“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

父母过世了,但是恩情没有消失,我们的血液里,还有父母的基因,命运里还有父母的关爱。

一辈子都记住父母的恩,并且常常告诉儿孙,当初的父母有多好。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就像我们给晚辈讲历史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就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了。

事实上,一些民谣、家训、俗语,都是通过家庭传下来的。

曾国藩告诉儿女:“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类似的话,被儿女牢记和传承,一代一代遵守,因此曾家很多代,都是人才辈出,没有败家子。

另外,父母在过世前后,还享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我们都要牢记在心。

医护人员的辛苦之恩、左邻右舍的帮忙之恩、亲戚朋友的安慰之恩、参与葬礼的人有辛苦之恩。

任何时候,遇到有恩于你的人,都要积极回报,这样的话,你就树立了家庭的榜样,在社会上也更容易立足了。

02

留住家乡情,落叶归根。

山东沂源县的朱彦夫,14岁就走上战场,参加过淮海、渡江等多场战役。

在一次战斗中,他失去了手脚和一只眼睛。之后,他被安排到荣军院里,有人照顾饮食起居。

“一辈子就这样了?”他不认输,主动要求回到村里去生活,并且反复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到了村里,他担任村支书,带着村民一起致富。同时,他用嘴叼起笔,写人生的经历,战斗见闻,留下了《极限人生》一书。

不由得想起了“扎根”两个字。

当父母过世后,自己也老大不小了。看着空空荡荡的祖屋,几亩薄地,真的不是滋味。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故乡扎根,安安静静地渡过余生;如果你不能在故乡长住,起码你应该有一份故乡情,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跟”,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年迈的贺知章,坚持辞官,回到家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即便如此,他仍旧很欣慰。

作家朱自清,在《冬天》里写道:“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人生注定要漂泊,为了几两碎银。但是冬天和夏天是可以回家的,秋天和春天外出。这是作家当时的情况。

他还在《儿女》中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吃饭时间,孩子们去厨房看,到底饭熟了没有;丈夫催促妻子,快点开饭。一家人坐在饭桌前,有孩子要红筷子,有孩子要黑筷子,有人要吃鱼,有人要青菜,让父母很烦躁。

烦恼的生活背后,他静下心来思考,原来一切都是“正面的幸福”。

我们颠沛流离半生,还不是为了一个像样的家。又怎么可以少了家乡情结呢?

父母不在了,还有叔叔伯伯等亲戚,还有玩伴,还有等着你凯旋归来的村民。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乡,热爱家乡,你走到任何地方,都会感受到“根”的福气,从来不是没有根的人。

03

留住手足情,携手同行。

很多人认为,父母过世了,兄弟姐妹就没有必要来往了。逢年过节,也不知道去哪里聚一聚了。

也有兄弟姐妹闹一阵子,就断交了。因为遗产的分配不均,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偏心的,谁都认为自己吃亏了。

手足情,是血溶于水的情感。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家人的情感是最有凝聚力的,就是在矛盾最大的时候,仍旧会有分寸感,不会向对付敌人一样。

我的姐夫,只有小学文化。

每逢过节,他就会召集大家吃顿饭。端起酒杯就说:“父母不在了,我是老大......”

古人留下一些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长兄为父、主事一人、开枝散叶等。

父母过世了,但是家庭却“越来越兴旺”了,家人走向五湖四海,不是散了,而是占有了更多的地方,加入了更多的领域,更能一展宏图了。

好的家庭,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也,怎么能够“各自为政、互相攻击”呢。天大的仇恨,随着父母的过世,就带进泥土了,掩埋了。

04

作家木心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走到任何地方,都带着一份真情,那么任何一件事,一段时光,都会显得格外不同。

再多的爱,都无法感动一块石头;一点点的爱,就可以感动一颗有温度的心。

父母走了,你却一直悲伤,一直怨恨,这一定不是父母愿意看到的。

对外界多一份情,外界也会多一份回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