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礼貌(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礼义)

导语: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礼?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礼?

《黄帝内经》认为,生命物质是宇宙中的“太虚元气”,在天、地、日、月、星、辰相互作用下,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化生出来的。天地之间所以有品类多样的物种,都是物自己的性、质、本在天地之间,随时间,在寒暑周期转换进行中形成的运动和变化。《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万物包括人都是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

器是物生化发生的地方,是形发生象变的地方。“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植物的生生化化,发生根、茎、叶、花、果、实的象变。“本”是植物的处所,位,以及植物象全体全过程的整体有机联系的功能体现。一个植物是从其处所,位,得到光照、热量,获取水、矿物质、营养成分而有子粒成实,古人所谓天经地义应该指的就是这个。 “本”既是指一个植物自身获取光照、热量,获取水、矿物质、营养成分的能力,即自身的性能;也是指其处所,位,能够提供给植物的光照、热量,水、矿物质、营养成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能力,即环境条件。这些个中之意可以在 “本”的古字形木下面的口、点、三角等象形之中,略见端倪。

“本”的含义应该主要是从功能上去认识草木等植物,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这样有助于理解“本”的真正含义。形而上不能脱离形而下,离于物的形而上,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形而上者,之为道;形而下者之为器,一物一太极,能够生化的物,有生命的物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体。木散为器,树木做成器物,失去生命,就不能生化了,器物不能自我修复局部破损;而有生命的树木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自我修复局部破损的。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玉篇》:文,章也。《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这些解释中,我们看见“文”的含义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体,是有生命的,能够随天、地,随季节变化的而显现,把自性宣发出来,含有生长生活信息,生殖遗传信息。如树木的横向年轮,纵向花纹,可以反映生长期间的气候状况,就是文在中的体现,就是文化的本义。文化既与物的先天种性,元的性、质因素有关,即与先天之本有关,与遗传有关,易经谓之“泣血涟如”;也有后天的得到天的因素光照、四时寒暖有关,与地的因素地能够提供的水、矿物质、营养物质有关,还与物自身获得这些的能量、物质的能力有关,即与后天之本有关,易经谓之“泣血玄黄”。寒暑燥湿风火,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物的化生有多少,气味有厚薄,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合而成就本草,本木物之性味,神农本草讲的就是草所本的性味。太一是世界的自性存在,一物的文理结合后,共同归向于太一,即在天地太一自性之道之上,再加上一物自性文、理的宣发。

《说文》讲“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虞翻注:“字,妊娠也”,通俗讲可以理解为春种一粒谷籽,秋成一个谷穗,一个穗谷有很多子粒;一个母猪受孕后大部分可以生一窝猪仔,一窝猪仔有几个十几个,正是“孳乳而浸多”之意。在自然状态下,文化就是物象不断地法天地四时之变,花自开放水自流。

阳气即是易经乾卦龙之象,现龙在田的时节,阳气作用于万物(主要是动物植物),万物感阳气而开始生发,在物之元中的文因阳气生发而物象明于天地之间;在地之中的文、章因物的光大而明于物象,现新的文。一物之性、质、本能感于天道,能动于地道而文、明成象。

一物之所以文而明于世,是基于物所本、性、质之化而文于物,是物对世界本真的表达形式,是道法自然,是“元亨利贞”,符合于世界本真的原则,就是物随四时之法成,人对物的赞育符合天地之道、自然秩序就是符合礼,物的生发同时也就有了人类参赞的华彩,当然物就太隆了。

老子谓“子能知一万事毕”。太一是万物的本源,质是物所本的基础之一,有性、有质、有本、得道,物才能化而成文,物成而黄裳元吉,文在中。能知一万事毕。所以太一、太乙也是礼的本原,一物得礼之正,该物必得嘉会之亨,有繁荣昌盛之象的体现。这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本源,是自然秩序,是孔子“克己”所要“复”的“礼”,周礼的本义是稼穑的秩序

而礼不是统治者能够人为随意制定的,更不能用来规定人类社会的上、下秩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封建王朝的轮替不休就是明证。后世儒家根据专制者的需要而篡改的“礼”完全失去自然本真,失去了生生的原意,沦落为封建统治者钳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工具,鲁迅先生从中读出的就只能是“吃人”了。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