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黄鳝养殖为什么会出现失败呢(黄鳝养殖为什么会出现失败的情况)

黄鳝人工养殖的利润高,在饵料充足,且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状态下,养殖一亩黄鳝可获纯利数万元。因此,引起了不少黄鳝爱好者的注意,也加入到黄鳝养殖的队伍中。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赚到了钱,而有些人却亏了本。究其原因,是养殖者没有掌握一定的黄鳝养殖技术。下面,就黄鳝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以论述。

一、大小混养

黄鳝是凶猛性的鱼类,在饵料不足时,有自相残食的习惯。不仅造成小鳝鱼被大鳝鱼吃掉而数量减少,还会因为伤口溃烂感染疾病。同时,将大小黄鳝养殖在同一口池子里,必然形成大欺小,强欺弱,大黄鳝吃得多,小黄鳝吃得少,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与疾病的发生。因此,在鳝种放养时,一定要将大小不同的个体分开饲养,把个体相近的鳝种养在同一口池子里。而且在饲养的过程中随时都要注意观察,把长得小的个体捞起来另行饲养。

二、放养的密度不合适

放养的密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比如鳝种的规格大,则每平方米的放养条数就要减少。水质欠佳,且又是静水养殖,饵料也不太充足,则每平方米的放养量也要适当减少。而水质好,特别是流水养殖,且饵料充足则可精养,每平方米的放养量可适当增加。鳝种每尾的重量在10~30克,每平方米的放养量应掌握在1~3千克,最高不超过5~6千克。如果放养的密度过大,黄鳝容易互相缠绕在一起,不仅不利于生长,也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三、没有管理好池水与水质

黄鳝的鳃退化,从水中呼吸溶解氧的能力很弱,口咽腔内壁粘膜有直接呼吸空气的功能,可竖起前半截身子,将吻部伸出水面,鼓起口咽腔直接进行呼吸。如果池中的水位太高,黄鳝的头部则无法伸出水面呼吸,时间长了就要被憋死。由于黄鳝耐低氧,因此可把鳝池的水深控制在10~20厘米,将多余的水及时排出。

黄鳝在吃食后,夏季超过两个半小时都还没有吃完,要将剩饵捞出,以免败坏水质。由于黄鳝的饲养密度高,互相呼吸以及排出的粪便,极容易使池水变质,引起黄鳝感染疾病,因此要经常换水。春秋两季,一般隔3~5天换水一次。而夏季,一般2~3天就应该换水一次。换水时,水温不要相差过太,以免引起黄鳝不适应而不吃食,甚至引发疾病。同时,还要尽量把池中沉积的粪便等污物清理出去。

四、不重视黄鳝疾病的防治

黄鳝的抗病能力较强,在野生状态下很少患病。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因饲养密度高,水质恶化,环境条件不良,管理不善却要引发疾病。还有,鳝池底部泥土过软或过硬,对黄鳝的生长也不利。底泥过硬,黄鳝无法钻入底泥中躲避恶劣环境。而底泥过软,又容易使黄鳝的洞穴坍塌,也会引起黄鳝感染疾病。所有这些,不仅影响黄鳝的生长,还要引起发生疾病,甚至把疾病传染给其它的黄鳝。因此,必须加强预防。在鳝种放养前,一定要对鳝种消毒。可将鳝种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4~5分钟,然后再放入鳝池饲养。而平时,也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在夏季,每隔10~20天,要用10~20ppm的生石灰(1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20克)化成浆全池泼洒一次。以调节水质,预防疾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