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天镜万景永定河(之六)

导语:

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自金朝建立,中都成为北方的统治中心,永定河的灌溉、航运功能随之加大,水灾也呈直线上升之势,北京城从辽以前对永定河的依赖、利用,因生态退化、河性改变、水害增加变为以防御为主。所以,永定河的名称也如水性之变化,从“无定”“清泉河”“桑干”“卢沟”等,到康熙年间成为“永定”。

民间传说,当时是仙龟化作了“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挡住了连年泛滥的洪水,所以,终在康熙年间被制服,使无定之水成永定之河。折服下,顺从地为人类所用,永定河就“定了”,也就风调雨顺了;也有“大黑龙大闹无定河”“石景山镇恶龙”“天河吞水兽”“关老爷挥刀拦洪水”“无定河神龟斗怪龙”;以及于成龙生死不离永定河、曾国藩修河难如愿、左宗棠治水有招、冯玉祥派兵修永定等传说和典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河上修建了官厅水库。之后,又在1967年、1973年、1974年、1976年、1983年、1984年等进行了多次治理。2005年6月,永定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工,2006年启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经过治理,永定河目前已成为继密云水库后,北京第二个饮用水源。

满园春色波光里。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意大利大旅行家、作家马可·波罗到达中国,遍游了各地。之后,在其享誉世界的名著《马可·波罗游记》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元代中国的政治事件、物产风俗,还对永定河进行了描写。书中记载道:“从皇城出发,骑行十多里就到了一条很大很大的河,这河叫永定河,河水川流不息地流向大海。商人利用这条大河运输商货,集聚的商货可多了,河上舟楫往来,帆船如织。最重要是这河上有座美丽的大石桥,长300步,宽逾8步,就是10个人骑着马并行都没问题。这桥下有桥拱24个,桥脚25个,可谓佳作。桥两旁都是精美的大理石栏,还有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刻精致的石狮子。每隔一步,有一个石桩,形状都一样。两桩之间,是灰色大理石,避免行人不慎落水。桥两面皆如此,颇为壮观。”

永定河畔茂密而广阔的森林和草地,史料也多有记载。《山海经》介绍,永定河上游的山地分布着松、柏、漆、棕、桐等茂盛的草木。《水经注·公式 水》云:永定河上游的浑水“夹塘之上,杂树交荫”,武周川水“林渊锦镜,缀目日新”,于延水“水侧有桑林,故时人亦谓是水为桑河”。古画《卢沟运伐图》描绘的正是元、明时代从永定河上游砍伐林木,顺河漂运至卢沟桥,再运往城市的盛景。永定河流域的山名、地名,如松树岭、桦榆坡、榆林沟、槐树沟、杨树沟、椿树沟、檀木沟、椴木沟、梨树台、桃园、樱桃沟等等,真实反映了永定河流域历史上林木分布的广泛和种类丰富。

永定河美丽山间地带的泉水,也堪为一景。明代《帝京景物略》云:“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会桥下,伏流十里,道玉河以出,四十里达于潞”,有了泉水的滋润,养花、种稻、修建园林等盛极一时。清人励宗万描绘道:“右安门外,泉源涌出,为草桥根深叶茂,连接丰台,为近郊养花之所,元人园亭皆在此。”“凉水出凤泉,玉泉各别路。源出京西南,分流东南注”,这是清乾隆皇帝为凉水河所作的诗。

“病有四百四十样,茶通八百八十方”,这是京西大山里对永定河上游山茶的赞美。作为北京最高的山灵山,不但风景优美、植被茂密,而且盛产黄芩茶、野毛尖茶、罐儿茶、棍儿茶、金莲花茶、野菊花茶、百合花茶等花草山茶。与此同时,“百姓采摘人蜂拥,消食生津竞相夸”的龙泉务香百杏,在京西主岭香飘四溢。还有被誉为“中国玫瑰之乡”的妙峰山的高山玫瑰,果肉细腻、酸甜适口、风味独特的“京白梨”,被称为“神树”的大片大片挂满枝头的核桃树……

“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八百年前,永定河高粱河故道连接运河,使运粮的漕船送进北京城,随之而来的烤鸭、茉莉花茶等来到了北京,至今都是北京人味蕾中永远无法忘掉的记忆。

五彩纷呈文明长。绵绵的永定河从历史和岁月中走来,化为五彩纷呈的文明景象,在人类发展史上游走、延伸、传承,留下了诸多文脉记忆。

历史悠久水文化。从蓟城初立,到战国燕都、唐幽州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都是在蓟城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水源都是城西的大湖,也就是今莲花池。莲花池遗址,为历史留下了文化记忆。为京城水利史留下重要一笔的金口、金口河,是金、元时期城市大运河命脉引水济漕的首选。

北京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引永定河水灌溉的戾陵堰和车厢渠,创造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历史画卷。始于金代,清代走向高峰的永定河大堤,留下来许多历史遗迹。始建于金代的卢沟桥,不但留下了“卢沟晓月”,还见证了中华儿女奋进抗争的“七七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