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为什么要自杀?

问:《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为什么要自杀?

答: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为什么要自杀?第一层是赎罪,第二层是明志,第三层是解脱。

为什么金庸要让萧峰死。有人会说是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这个在萧峰死前已经做到了,虚竹段誉擒住耶律洪基,逼他下旨退兵,发誓有生之年不再攻宋,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并不存在。

第一层是赎罪。如萧峰自己所说,他是契丹人,是耶律洪基的臣子,却劫持君上,威迫他退兵,已成契丹大罪人,所以身犯死罪,国有国法,不得不死。虽然从更高的角度化解两国兵戈是对的,但于自己的国家,确实是犯了死罪,那就应该受到应有的罪责。况且萧峰与耶律洪基层结为兄弟,此举同样违背誓约,所以如果萧峰不死,便难以再以契丹人的身份活于天地之间,他的死,是敢作敢当的责任。

第二层是明志。耶律洪基走时留下一句讽刺,说萧峰为宋朝立下盖世奇功,从此高官厚禄享受不尽。萧峰当然不可能有贪图荣华富贵之心,但耶律洪基此言一出,悠悠众口,契丹人必定会有许多鄙视萧峰,宋朝城楼上那些人也会这么想。如果活下来,却要听这些骂名,实在是很残忍的事。

第三层,最重要的,我认为是解脱。金庸的每部小说都是有主题的,天龙八部是一部带佛理的小说,它的主题就是世事的莫测,命运的无常。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在自己命运的轮回里寻求解脱。比如段正淳是个情圣,跟一群女人难分难解,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一起死。如段延庆,一生执念报仇,但最后发现段誉是自己儿子,并且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心结已解,再无仇恨,飘然而去。比如萧远山慕容博,不共戴天之仇最终在佛法中化解。比如鸠摩智,执着于武功,在武功尽失后终成一代高僧。再比如慕容复,求皇位最终疯魔,也许只有疯了才能在精神世界中获得解脱。这种思想在新修版里更为明显。段誉最后在无量山洞里重新看到玉像,突然明白自己爱的是玉像中的幻像,而非王语嫣,对王语嫣的痴迷实属心魔作祟。而当王语嫣推倒玉像,碎了一地后,他对幻像的爱慕,对王语嫣的痴迷,都如镜花水月一般消散。这个结局有人说毁经典,但我觉得相当好,符合了天龙八部全书的思想。

言归正传,回到萧峰。萧峰的一生坎坷波折,这是他的命运,他轰轰烈烈活了一生,但命运加给他的实在太重。身为一个契丹人,从小生活在汉人中,最后不得不“背叛”自己的民族,而还会有许多汉人依然视其为契丹贼,这是无解的。唯一能给他安慰的人,阿朱却已香消玉殒。塞上牛羊空许约,当年跟阿朱的约定已再无法实现,世人依旧有许多不能理解他,如果再要他活着,去塞上放马牧羊,仿佛阿朱在身边,这不是不能这么写,但真的对萧峰太惨了。杨过等了小龙女16年,最终相会了,萧峰却永远等不到阿朱。所以死对萧峰是最好的解脱。

另外,萧峰的死也给另两个主要人物,阿紫和游坦之以解脱的方法。阿紫对萧峰的痴迷,游坦之对阿紫的痴迷,都是病态的,萧峰之死带动了他们俩也一起死,只有这样才真正能把这一团乱麻理清,只有死,才能化解这至死的纠缠。游坦之的命运可以说被萧峰毁了,他深爱的阿紫却无可救药的爱着萧峰。试问如果他们三个活着,究竟应该如何相处?所以——只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