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闰二月十四寒食节,老话“寒食蛇盘兔,全家必定富”:别忘忌二事

今年闰二月十五是清明,清明的前一天,也就是闰二月十四就是寒食节,记得吃一物、做一事,忌二事,寓意吉祥平安。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分别指的是啥事呢?

1·寒食节的来源

还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火的崇拜,人们钻木取出火种后,会找专人来保管,使其不至熄灭。

闰二月十四寒食节,老话“寒食蛇盘兔,全家必定富”:别忘忌二事

后来,人们认为火种烧得太久容易引发疾病及火灾,就觉得“旧火”不吉利,要定期灭旧火取新火,称为“改火”。

据古籍《周书》中记载: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木各异火,故曰改火也。

后来又定为只在春季辰月之前改火,象征年年用新火。《周礼》中称: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选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举行仪式,祭祀天地和火神,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全部灭掉“禁火”,到清明再起新火,称为“改火”。

改火仪式更是豪迈,就是用新火烧山焚田,认为这样就能祛除邪晦、驱疫毒、保安泰。

在旧火熄灭,到新火启用的这段时间,民间不能用火,吃的东西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冷食,所以这个节日就被称为“寒食节”。因为历制不同,所以不同的朝代禁火与改火之间的间隔也不一样,有史料记载的有三天、五天、七天等。

闰二月十四寒食节,老话“寒食蛇盘兔,全家必定富”:别忘忌二事

三国时这个节日曾被取消,到三国归晋之后,晋朝国君司马氏为了宣扬“忠君赴义、不恋利禄”的精神,就把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割股奉君”“不言禄”的故事引及寒食节,并大力推广,才使得这个节日快速成为全国性的大节日。介子推的故事一直被讲到现在,甚至把寒食节真正的来历都盖过去了。

2·吃1物、做1事

古代寒食节的日期并不固定,比如南宋《岁时广记》中称: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节;而《荆楚岁时记》中说: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又称“禁烟节”“百五节”等,也有些朝代 把寒食和清明合为一天。

后来又把寒食节确定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两节一起放假、一起过,古籍中有“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等的记载。

寒食节吃“蛇盘兔”:因为寒食不能用火,所以寒食节的前一天就是“炊热日”,是专门供人们准备寒食节食物的日子。人们会刻意准备寒食粥、寒食浆、寒食面等,以供禁火时食用。

闰二月十四寒食节,老话“寒食蛇盘兔,全家必定富”:别忘忌二事

重点食物就是“蛇盘兔”,是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状蒸制而成。民间称蛇代表介子推的母亲,兔子代表介子推,蛇盘兔表达的是孝道和仁义之心。

民间更有“寒食蛇盘兔,全家必定富”“青兔黄蛇古来有,家财万贯足北斗”等的说法,称寒食节吃蛇盘兔,寓意家财万贯,富贵盈门。

寒食节要插柳:柳是寒食节的标志和象征物,古代人认为柳为“鬼怵木”,可以守家宅、保平安。后来人们又引入介子推追求“清明之世”的意思,把柳又推高了一个层次,称寒食插柳可使家庭内外清明无晦。

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中有“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不少地方志中也有寒食节“折柳枝标于户”“门皆插柳”,以及把柳枝“戴之头或系衣带”等的记载。

闰二月十四寒食节,老话“寒食蛇盘兔,全家必定富”:别忘忌二事

3·寒食忌二事:

一是不哭泣:闰二月十四是乙卯月的壬辰日。辰是湿土为水库,这天如果哭泣就容易打开泪水之库,导致让人悲伤的事重复发生,所以辰日不能哭泣。彭祖也告诫称:辰不哭泣,必主重丧。

二是不婚嫁:明代《蠡海集》中称“甲午之前辛卯、壬辰、癸巳皆为阴错”,称这种日子不适合婚嫁,民间有“女遇阴差,婆姑居寡”的说法。

卯月从寅日起青龙,卯日是明堂,辰日就是天刑。辰和酉相合,卯和酉相对;卯与戌相合,辰和戌相对,卯和辰之间一直在针锋相对,互相伤害,这天不宜争吵,哭泣和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