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社会大众竟然这样看待佛教文化,打破误解势在必行

我们都知道佛教是出世的宗教,但社会上一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认为它“代表了一种很消极的人生态度,是教人如何逃避痛苦的宗教”。其实不然,佛教虽是出世的宗教,但它所关注的却是入世的事情,比如它讲衣食住行都是实践、讲人要面对世间的各种因缘等等。其实佛教不是教人如何逃避,而是教人消解和释然。

社会大众竟然这样看待佛教文化,打破误解势在必行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教界很早就提出了“人间佛教”的理念,指的就是怎样把佛法的理念圆满地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态度中。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本身所倡导的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因为佛陀本身就是在人间实现、在人间成道、在人间涅槃的,而佛陀的教法也是直指人心、作用于人心的。注重实践本身就是佛教所倡导的。

社会大众竟然这样看待佛教文化,打破误解势在必行

佛教谈人生,首先是很客观的,不能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正反面它都说了,比较全面。比如四圣谛,它很真实地告诉人们“人生是苦”,人有各种苦,要客观地面对衰老和死亡,面对漂泊沉浮之苦;它真实地告诉人们人生是不圆满的,不可能事事如意、天天快乐,总会有烦恼。然后它分析苦的原因,反思这个原因,最后它指出了找到和解决这些苦的具体方法。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所谓出世的说法是对佛教没有深入地了解,佛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根本。佛法是心法,不作恶,行善,始终要人们放下的是内心的消极的执着,以完成人生的升华。

社会大众竟然这样看待佛教文化,打破误解势在必行

人之所以苦的原因是无明,因为无明,所以不觉悟,才生贪、瞋、痴,如果你对无明有觉悟,就不会如此。佛教所说的是要你放下负面的情绪,放下内心的压力和失落,这些压力和失落恰恰来自你内心的不坚定、不明朗。同样一件事情,让一个信念坚定、内心从容的人去做,他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和失落,反而乐此不疲,你说对不对?佛教告诉你该止即止,该行则积极地去行,告诉你要放下你内心的失望和悲伤,积极地去做你要做的事,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它始终教导人们用一种积极的、明朗的、从容的心态去对待事物。

社会大众竟然这样看待佛教文化,打破误解势在必行

对上恭敬,对下慈悲,对事认真,对人和气。佛像和木鱼都是木头做的,但佛像受人恭敬,木鱼受人敲打,为什么呢?因为木鱼口大表是非多,肚子大装的却尽是贡高、妒嫉、无明烦恼,所以要被人打。而佛相慈悲欢喜,妙相庄严,所以受人恭敬。同时,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自心是佛,自心见佛,不向外求,即心即佛,发大心,成大事,爱国爱教,这也是对建设“和谐社会”,早日实现“中国梦”很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