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莱芜孝义楼村有两件“宝物”,看的人无不啧啧称奇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秋日午后,温柔阳光照在莱芜孝义河上,清清河水托起巨大的雕塑葫芦,葫芦旁还有两个蒲松龄《狐妾》中的雕塑人物,一个是拄着莓豆秧拐杖的山西汾州通判刘洞九,一个是他的孤妾。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聊斋志异》实虚相柔,当地人说刘洞九确有其人,500年前就出生在河边的孝义楼村。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沿河至孝义楼村,见刘氏第23代孙刘长征。他拿出珍藏于家中的两件宝贝:手缠葫芦和莓豆秧拐杖。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刘长征说,《狐妾》中的刘洞九即孝义楼刘氏第十七世祖刘澄淇,字洞九,号筠叟。狐妾,名张玉婧,系山西汾州府前任张公之女,是刘洞九在山西为官时迎娶的第二房夫人。后来,刘洞九因乱世弃官回归故里,狐妾也随夫来到了莱芜。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回到老家,狐妾在他们居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长柄葫芦和一棵莓豆,并搭了葫芦棚和莓豆架,两棵植物长势茂盛。结的葫芦越长越长,从棚顶吊了下来几乎要着地,在棚下走时常常碰头打脸。邻居有人抱怨葫芦太长碍事,狐妾闻之抓起葫芦三缠两绕就将长柄挽了个结。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谁都知道,葫芦在幼嫩之时,满身长有毛刺,一旦碰掉了毛刺,葫芦就在掉毛的地方结疤,如大面积去掉了毛刺,葫芦就不会再生长,并渐渐腐烂。但狐妾打结后的葫芦却长得通体光滑圆润,极像一个大肚子佛。刘洞九非常喜爱,取名佛像葫芦并珍藏起来。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再说那棵莓豆也很奇特,秧子竟然长成小树般粗,秋后挖出来一看,豆秧是弯曲有直,表面凹凸起伏,很不一般,刘洞九就做了一根手杖,这两件东西都成了他的喜爱之物。后来佛像葫芦和拐杖便作为刘氏的传家之宝,子子孙孙代代传了下来。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据说这两件“宝物”能随季节的变换而变化。当春天到来,万物萌发的时候,葫芦与拐杖的皮色就变成绿色;到秋来霜降之时,则又变成枯黄色。让人啧啧称奇。(摄影 张宝贤)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莱芜孝义楼传说(莱芜区孝义集搬到哪里去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莱芜孝义楼村有两件“宝物”,看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