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王阳明 落第(王阳明落星之处)

王阳明的落第之“苦”

人生的痛苦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当一个人在痛苦之中对自身开始反思,并且开始进行深度思考的时候,这个阶段才是有意义并能创造极大价值的。

就好像古往今来,许多名留青史或者身处巅峰的人,其实都曾经在黑暗的日子里面进行过痛彻心扉的思考。这个过程可以让一个人发现自身的问题,也可以改正一个人在选定方向上的错误。

王阳明 落第(王阳明落星之处)

在弘治三年的时候,王阳明的祖父去世,这对王阳明有很大的打击,后来在家人的宽慰一下,王阳明才逐渐平复了心情,并且开始准备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

当时的科举考试就是以宋儒朱熹等人对四书五经的解释为基础,然后进行阐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些知识本来都是王阳明所熟知的范畴,而且王阳明在温习功课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功力深厚,让人叹为观止。

大家都在惊呼:彼已游心于举业之外,吾辈不及也!

而王阳明在这一段时间,也真正做到沉下心来研读学问,并且还向他人解释,说自己十分后悔过去的放纵,所以从今往后要做到内敛、谨慎,并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功课之中。

但是在弘治五年秋天的时候,也就是科举考试结束之后,21岁的王阳明却会试落榜了。

当时他的父亲王华正值升职,所以有许多人前来登门道喜,但是和王华对比,王阳明的落榜显得十分灰暗,这些人对王阳明的落榜也表示遗憾,但是王阳明本人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后来三年之后,王阳明第二次参加会考,而且再次落网,这一切似乎是上天故意安排,希望王阳明再次磨练自己心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很多人以为王阳明一定会因为两次落榜的事情灰心丧气,再次前来宽慰,而王阳明本人对此事的态度倒还是不以为然,说到:“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意思就是说:别人以考试不利为耻,而我以考试不利就动心为耻。

并且还摆出了一幅无所谓的样子。

其实话虽如此,对于从小到大未受挫折的王阳明来说,这也是人生时到今日,对他打击最大的事情,免不了还是有一些心灰意冷,嘴上的倔强也隐藏不了心里的失落。

为了排解苦闷,王阳明在第一次考试落榜之后,就开始在家组织了泉山诗社。

王阳明 落第(王阳明落星之处)

所谓诗社就是几个不出名的文化人聚在一起,搞了一个文化沙龙,回到家乡之后,王阳明的龙泉山书社办了起来,并引来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切磋畅谈,整天下棋饮酒,游山玩水。

这一段时间对王阳明来说是轻松惬意的,但后来,这份惬意的感觉开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推进的力量。

所以当时王阳明写过这样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须五斗?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一边舞文弄墨,一边下棋饮酒,看似是快乐,但是实则也有另外一种寂寞。

就像王阳明所说的一样,他毕竟是烈鸟,需要展翅飞翔的一片天空,而此时龙泉山诗社这样一个井底,是无法满足他那大鹏鸟的愿望。

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哪怕遇到问题,也可以在矛盾之中探索答案,并且会将全部精力放在这些事物中,不会觉得有所遗憾。但是当一个人处在郁郁不得志且悠闲无事的时候,则会有心虚无聊之感,而王阳明自然也会有类似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王阳明除了内心的空虚之外,更有着一种极深重的危机感,就是他发现这和自己最初期待“成圣贤”的人生目标越来越远。

也正因为这样一种无聊的机缘,让王阳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一段时间的沉寂和享乐之后,那一份看似流于世俗的心,逐渐开始波动起来,对于王阳明来说,那个成圣贤的愿想,依然牵动着自己的内心,在不易发现的角落里悄悄的萌芽生根。

于是在弘治八年的时候,王阳明离开了龙泉山诗社,再次回到京城,开始继续备考。

但是遗憾的是,到弘治九年的时候,王阳明又一次会试失败。

这次考试落榜虽说是一种失败,但是这次的失败却又给了王阳明一些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觉得这段时间对王阳明后面的人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那就是他在这一次会试失败之后,又开始了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那就是列阵斗法。

因为王阳明小时候经常和同伴在一起玩一个游戏,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列阵斗法,装作打仗一样,做类似的一些游戏。

在这段时间,每当家中有宾客来时,王阳明就以果核为工具,开始与对方列阵斗法,以此为方式钻研兵法。

这个时候王阳明心中的报国之心依然没有熄灭,他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继续完成自己的成圣成雄之路,而正是这一段时间的磨练,给王阳明的人生带来了另外一番收获,那就是对于权谋兵法的熟知。

王阳明 落第(王阳明落星之处)

在他后来立功立言的过程中,也就是成圣和创立心学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许多高深的治敌之道。

比如仅仅用了四十三天就生擒叛敌朱宸濠,这些伟大的壮举都不是空口无凭说出来的,是需要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与磨练才能得到的智慧结果,所以说这段时间看似是失败的,但是对于王阳明后面的人生来说,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一段看似失败的过程,其实也让王阳明充分发挥了无聊所存在的意义,那就是思考,而这种状态对他以后的人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后来在28岁之时,王阳明第三次参加会试,才开始榜上有名,中了进士。

《道德经》之中,老子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是自己的获取,是自己的得到,而“无”则是一种失去,或者呈现的是一种失败,是一种没有得到的空虚,但是“有”可以为利,“无”却能最终成为人生的大用,正如王阳明在落第之后那段苦闷的岁月,到处都充斥着郁郁寡欢,但是,在心灰意冷的另一面却藏着未来成圣贤的曙光。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学会思考和反省,像王阳明人生灰暗的那几年时光一样,在看不见曙光的日子里,用岁月来打磨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文|易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王阳明的落第之“苦”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