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天道五台山论道原文(天道五台山论道什么意思)

导语:《天道》五台山论道白话文解读

《天道》五台山论道是本剧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在这段中,把丁元英这位高人的佛法造诣表现得淋漓尽致,丁元英的这段台词,自己也反复看了好多遍,今天尝试着写下自己的理解:

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什么行呢?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所谓的真经,就是佛家说的能够达到涅槃,证得无上菩提,直指本原的终极法门,只能由悟得来,而不是靠诵经念佛,打坐等修行方式得来。修行是为了成佛,这是有所求。悟道是明心见性,重在于知,觉悟。修行是用行为来压制性情,悟道是随性而为,性情主导行为。觉悟了的人能够律由心生,行为上的自律是自发性的,这个律是自律,修行的人要靠戒律来压制内心,压制欲望,这个律是戒律。不落恶果者指不会不落得恶报的人,这里指那些靠戒律修行的人,他们害怕落得恶果而遵守戒律,他们有信仰,信仰他们的佛,神,比如芮小丹和王明阳讨论圣经中的窄门,因为基督教徒因害怕死后进入火湖即地狱所以遵守教义教规,他们执着于地狱和天堂的因果,所以进不了窄门,有信无证就是有的只是信仰而不能证到事情的本质,心中住因果,住妄念,就这样陷入生灭、起伏的无尽烦恼之中。不昧因果者即觉悟的人不执着于因果,没有该求和不该求,没有该戒和不该戒,随心所欲、顺其自然这才是真正达到涅槃的境界。

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佛是觉性不是人,觉性是觉悟之性,人人都有觉性不等同于觉性就是某个人。人对外界的感知都是相,会随着我们的心,认知而改变,就是所说的相由心生,所以相是可灭的,可坏即坏灭,觉性本就存在,无生无灭。觉性的存在能让人觉悟,一旦你觉悟那就是觉性的显露,当心被贪嗔痴等毒所遮掩那么觉性就如同被灰尘遮蔽。无障不显,觉性是需要破除贪嗔痴等障碍之后才会显露,没有障碍的因,就没有觉性显露的果,了却障碍就能明心见性,就能空寂涅槃了。

觉行圆满之说是佛教给人们能达到西方极乐世界而定的一个标准,这和基督教如何能上天堂是一个道理,觉性圆满之佛只是佛教定的标准之佛,修到圆满截止,标准就是尽头,有尽头那就不是无量,若佛能量化,那绝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就是觉性无量,没有尽头,没有圆满和不圆满,也没有所谓的终极圆满这种说法。

晚辈个人认为,佛教若从佛法的角度来划分不同的层次,那么精深层次的佛法就是 佛就是道,道法如来即道法自然(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自然而然),不可思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已经超出了思想和言语,超出了文化的范畴。从浅显层次的佛法来讲佛教是以引导人向善为教义,(和基督教一样,用天堂和地狱来约束人)善恶贯穿于人相,我相,众生相里面,这是文化。从大众的角度来看,佛教是让人们进西方世界的执着心(贪心)来制约生活上的各种贪心,虚构一个虚妄的觉性圆满之佛来制约人们对神佛的幻想,这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方法,佛教的这种虚构,欺骗的行为虽然存在败坏下流的成分,但不阻碍说这种行为是一种能够抚慰心灵、灵魂的慈悲。

窄门

不因上天堂和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那就是窄门。

​不执著于因果,随性而为,这种极高的境界就是窄门。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