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傅佩荣的论语说的怎么样(傅佩荣解读论语(1))

导语:傅佩荣:被严重误解的论语名言,竟然说父母是畜牲,什么情况?《论语》中一句有关孝顺的话,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为政》篇里“子游问孝”的章节。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句话的意思本来浅显易懂,但是被宋代的朱熹注解之后,反而出现了问题。 朱注说:“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其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 朱熹用“人养犬马”为喻,指出“人养父母而不敬”,则无异于养犬马。 可是我们反过来想,朱熹以“犬马”来比拟“父母”,这本身即是不敬之至啊! 实际上,“集解”早已指明,包曰:“犬以守御,马以代劳,皆养人者。” 意思很清楚:在家畜中,犬马能够服侍人,所以说它们“皆能有养”,亦即犬马都有其养人的作用,但犬马不懂得“敬”人。这里是以“犬马”比拟“子女”。 那么,“犬马”到底是比“父母”还是比“子女”?我们得先弄清楚,“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指的到底是“犬马”靠人养,还是“犬马”服侍人。首先,从常识来判断:犬马需不需要靠人养?家畜自然是人来养,但是犬马离开人群,能不能独立生存呢?答案是当然可以。 如果说“犬马服侍人”呢?直至今日,我们还说“效犬马之劳”以示感恩,这无疑肯定了犬马对人的服侍(奉养)作用。 再者,从逻辑来判断: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犬马养人而不知敬”与“人养犬马而不知敬”,哪一句合乎逻辑?当然是前一句。 “人养犬马而不知敬”一句根本是匪夷所思,到了语无伦次的程度。 孔子的原意是希望子女懂得尊敬父母,但依朱熹的说法,把父母比为犬马,不但失去教育意义,反而陷于不敬的极端了。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其实很简单: 从前所谓的孝顺,是在奉养父母时还须尊敬父母;但是现在(春秋时代末期)所谓的孝顺,是只知奉养父母而少了尊敬之心。 接着,孔子使用比喻来说明这种“只养不敬”的不当。孔子比喻子女只养不敬,所取之譬当然是针对子女的。 所以,“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意思是即使像犬马也能对人有所服侍,但犬马无知,不懂得尊敬人。子女若是对父母“养而不敬”,则无异于犬马了。 我们对朱熹的注解求全责备,实因其八百年以来成为标准本教科书,是所有念书人首先接触的注解。其影响深入而广泛,甚至掩盖了原文的意思。 许多学者先入为主,认为朱注的说法即代表孔子原意,而其实未必如此。 今天的学生若想真心学习《论语》,首要之务就是以平常心看待朱注,他的说法若有值得商榷之处,就须以合理的思维去检证。当您读完本文时,您有两种选择:1.您可将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2.您也可以不理会。这就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让我们一起转起善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