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板块构造与地槽的关系(板块构造与地槽的区别)

导语:板块构造与地槽

自从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后,许多地质工作者都企图把板块构造和地槽学说联系起来,板块构造理论并本否认地槽的客观存在,只是对它的生成、发展等理论问题重新作出解释。

1.地槽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少数介于大陆之间。

欧美学者一般认为冒地槽带相当于海岸平原—大陆架—大陆地基底是硅铝质的;优地槽带相当于现代岛弧、大陆坡基部及整个大洋盆地,基底是硅镁质的。

李春昱(1979)认为在大陆边缘,在大陆一侧,基底属于大陆壳的,是冒地槽带;靠海洋一侧,基底已跨上大洋壳的,是优地槽带。在地槽区内常常有些微型陆壳碎块,或沉没于海水之中,或出露于海平面之上,构成中间地块。

2.地槽的发展演化与岩石圈板块增生、消减密切相关。

地槽的形成(下陷)是与岩石圈板块增生或大陆张裂或大洋扩张相连系的,大陆裂谷可以发展成为地槽;而地槽的封闭(隆起)则是老石圈板块消亡或大洋收缩或大陆碰撞的结果。

大洋扩张时,地槽面积不断扩大,大洋收缩时,地槽面积不断缩小。可见,狭窄的地槽造山带中的岩石系列,是由广阔的海洋和大陆边缘沉积物褶皱起来的。海底任何地方的沉积物终究要被带到造山作用地带。

地槽区的构造岩相带是由板块不同构造部位的岩石——如大陆边缘沉积、岛弧岩石、深海沉积以及洋壳—地幔碎片等,被板块聚合作用一起带到一个狭窄的地带中形成的。

地槽“回返”作用(造山作用),就是板块的仰冲、碰撞作用。板块运动机制显示造山带(与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发生的地质情况可能会以某种简单的形式与数千公里外的另一个活动界线(洋脊)发生的地质情况有关。

地槽发展过程中,岩石圈的水平运动始终占主导地位。

地槽沉降带的褶皱隆起通常是从靠近古陆边部开始向洋迁移的。板块俯冲带一般位于陆壳—洋壳交界部位,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古陆边缘地槽沉积物先褶皱成山,与原古陆合拼成为陆块的一部分,继而在新扩大的陆块边缘,形成新的地槽沉积物,新的褶皱带,再度扩大陆块面积。地槽褶皱带的横向迁移(向洋迁移)及多旋回构造运动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迁移过程中与另一侧陆块相遇时,才使它们的边缘地槽带及两个陆块之间的整个地槽海盆地全部褶皱隆起或封闭,结束地槽的发展历史。

地槽的发展史,也就是大洋发展史,板块发展史。

3.地槽分类可与大洋扩张和收缩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联系起来,也可与现代大陆边缘类型联系起来。

米切尔和雷丁(1969)根据板块构造活动所形成的大陆边缘及其沉积特征将地槽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大西洋型、安第斯型、岛弧型、日本海型和地中海型。这五种类型实质上也反映了大洋岩石圈从扩张到消亡这种不同的发展过程。

(1)大西洋型(冒)地槽——由于大西洋海底分裂,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背向移动的结果。

在美洲板块的东侧和非洲板块的西侧,位于移动后缘部分,即尾端部分,没有受到碰撞和挤压,所以它的陆棚部分比较平静。如北美洲的东岸、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海岸和非洲的东西岸以及印度洋海岸。

无岩浆活动。

在这样的大陆边缘陆棚处沉积了相当厚的地层,主要是碎屑岩、蒸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

许多大三角洲,如尼日尔河、亚马逊河三角洲都位于大西洋型地槽边缘。从陆棚向海洋方向延伸为陆隆部分,在那里大部分沉积物是由陆地上来的碎屑物质组成。这些物质被浊流沿海底峡谷带到大陆坡底,形成海底扇或海下三角锥,沉积物巨厚。有人估计,美国大西洋岸外陆隆处的沉积厚度可达l0km。

此外,还有来自火山岛的拉斑玄武岩或侵入岩,它们被称之为大西洋型优地槽。

(2)安第斯型地槽——是岩石圈在海沟处俯冲作用结果。

例如南美大陆向西移动,太平洋板块向东移动,在南美大陆边缘地带俯冲下去,在大陆上形成安第斯山脉,在其上发生了火山带,喷出了很多的火山岩。在大陆西侧的海面下形成了陆棚-大陆坡-深海沟,没有陆隆。

3、板块构造与地槽分类

例如秘鲁-智利海沟,沿南美西岸差不多延续4500km,其最深处在安托法和加斯塔以西,深达8000km。其北段基本上没有沉积,西南段有沉积物充填,为浊流沉积。沉积物来自安第斯山脉物质,多为钙碱性火山岩碎屑,由于来源很近,碎屑磨蚀较差,多粗粒的砾石。

(3)岛弧型及日本海型地槽——是岩石圈板块在海沟处俯冲作用形成的。但是它和安第斯型地槽不同,其中有岛弧产生,岛弧将海沟与大陆分隔。这样,海沟中有沉积,它邻近的不是大陆而是岛弧,大陆与岛弧间有海盆地。

海沟与海盆地沉积很不相同,分为岛弧型地槽和日本海型地槽。

1)岛弧型地槽:例如太平洋西部板块向西移动,到日本的东边,距大陆还有一段距离就俯冲到亚洲板块之下,在俯冲带上产生一个海沟接受沉积。不管成带状的岛弧距大陆很远或较近,其沉积的岩石性质都很相似。

由于海盆不宽,故沉积多粗粒。

有火山碎屑、海下岩流、远海沉积。

有时有造礁的碳酸盐岩。

浊流沉积;

如果继续俯冲会造成混杂沉积,形成野复理石。

由于这里的沉积夹有岩流、钙碱性火山岩以及侵入岩,所以称之为岛弧型优地槽。

2)日本海型地槽:

亚洲大陆与岛弧之间有一些海盆地,如日本海、安达曼海、鄂霍茨克海等。它们接受大陆上搬运来的陆源沉积。

有浅海三角洲沉积、浊流及远海沉积。

碎屑物磨蚀较强,也可以有岛弧喷出的火山灰夹层。

一般很少岩浆岩侵入,属冒地槽式沉积。

(4)地中海型地槽

介于大陆板块之间或大陆内部的地槽,如地中海与黑海。这些盆地可能是大陆板块闭合的残余。其沉积类似日本海地槽,但不属于大陆边缘的沉积。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