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刚会爬的孩子有多大(刚学会爬的孩子用啥来形容)

导语:这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刚刚会爬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1、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视崖实验?

这是来自伊利诺.吉布森和查理德.沃克两位老铁的著名实验。

目的是考察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深度的认知。

什么是关于深度的认知呢?

很简单,比如你面前有一个悬崖,当这个悬崖只有五十厘米的时候(那还能叫悬崖??)你轻轻松松就能跳下去。

但是,当这个悬崖超过一百米的时候,你可能站都不会站上去。

你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你仅凭观察就知道:五十厘米浅,跳下去也无妨;一百米深,站上去就会头晕。

这就是深度认知的一种。

那儿童是在何时获得这个能力的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两位老铁设计出了这样一个实验。

如图所示,一个平台被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跟平地一样,另一部分儿童在上面可以看到的背景被贴到了平台最底部,看上去就像一个悬崖。

这个装置就是视崖。

然后让多个6-12个月的婴儿试着爬过视崖,妈妈在另一边引导小朋友爬过来。

不会爬的娃儿就放置在不同区域,通过检测各种生理水平来测试恐惧程度。

得出的结论就是:爬得越多的孩子越害怕视崖。

而不会爬的娃儿们压根儿就不害怕,如履平地,丝毫不惧。

2、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儿童对于深度的认知与其爬行的经验有关。

对高度的恐惧并非先天决定的,而是在婴儿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探索世界时,通过体验而习得。

你看着你家娃在地上爬来爬去,其实人家是在学习呢。

简单地爬行,对于儿童的认知竟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

这个实验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回答了:“儿童在早期应该学什么”这个问题。

在人生的前几年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体验和探索。

获得爬行、行走、抓握等基本技能以及在使用这些技能时与环境的交互。

这些体验和探索会进一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加强他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爬行在帮助孩子认知空间感的同时,还会促进孩子协调性、肢体力量、核心力量的全面发展。

行走会提高孩子的平衡感,扩大他们探索的广度,同时解放孩子的双手。

抓握会帮助孩子感受不同的材质,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

……

3、

用另一位心理学大佬皮亚杰的话来说,0-2岁的孩子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什么意思呢?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获得认知。

一开始,孩子的运动方式简单而机械,比如吮吸、观看、抓握、推等天生就具备的动作。

但随着他们一点点长大,开始发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有影响,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

比如当一个孩子发现扔东西会有响声之后,他就会开始扔各种大小材质的东西,不为别的,就为听个响……

所以,孩子不需要提前学会多少首儿歌,识多少个字,掌握多少个单词.

在人生的头两三年,在照顾者的陪伴下,广泛而深刻地探索世界,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所以,孩子到了爬行期,就不要以怕脏、怕累、怕冷等借口抱在怀里。

会走的孩子在安全的环境就让他尽情地走。

提供安全、清洁的环境,剩下的交给孩子,让他们可劲儿造去。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