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什么(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我觉得)

导语:《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怎样运行?对我们有何启发?

道德经

《道德经》共81章,分为上下两编,一为道,一为德。其中,“道”在全文出现70多次,“德”在全文出现40多次。

由此可见,在老子的心目中,“道”无疑是高于“德”的,且比“德”也重要得多。

那么,《道德经》中的“道”到底是什么?为何说只有搞明白了这个,才算真正读懂了《道德经》?

寂兮廖兮

1

《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又在第25章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在第42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对“道”的特性做一个基本判断:

其一、道是不断变化、无法捉摸的。

我们常说道士如果悟道可以成仙,但真正成仙的又有几人?正是因为道的不可捉摸性,让我们无法得到真正的道。为何不可捉摸,因为它极为微妙,且变化无穷。那我们是不是就此不求道了,也不是。虽然无法捉摸,但我们仍在孜孜以求,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道的过程就是人生走向成熟的过程。

其二、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天地万物的动力之源。

如今的科学理论认为,先有宇宙大爆炸,各种粒子、元素相互作用,长年累月演化出了万物。但宇宙大爆炸之前呢?科学无法给出解释。《道德经》给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这是老子首次在《道德经》中具体阐述道为何物。它先于天地而生,在寂寥空虚之处,独立不改、循环不息。因为无法捉摸,老子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或者叫什么),只能简单地将其表述为道。

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并非实数,而是一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因为有了道,演化孕育出“一”,就是太极,太极分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化万物。因此说,道是宇宙本初的状态,也是万物运行的动力之源。

其三、道是万事万物相互的组合和关系链。

如上所述,为何说道生万物,是万物的动力之源呢?因为万物正是在道的驱动下运动的。比如说,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万,但其构成的元素不超过118个,如果把所有事物分解到最小可分解的单位,我们不发现,基本粒子都是一样的。因此,万事万物呈现出千姿百态,只是通过不同的关系链,组合不同而已。

其四、道生养万事万物却不为所动,只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

《道德经》第32章讲:“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孕育了万物,却并不随万物起舞,依旧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道对于天下来说,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川谷之于江海

2

至此,我们对《道德经》中的“道”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直白地说,道是世界万物运行的主宰,但它不是神,也没有实体。

实际上,西方哲学和科学界也对“道”有不同的表述。比如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就是世界万物运行的动力之源,那么它是道吗?显然不是。因为,与“万有引力”相比,道有着更为复杂的运行规律。

其一、广大无边且运行不息。

《道德经》第25章又讲:“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可见道是广大无边的,并且循环往复、运行不息。但道又很小、很简单质朴,正如《道德经》第32章所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其二、无名无象,隐匿不可见。

《道德经》第4章讲:“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意思是,“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而不见,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其三、凡事不妄为,顺其自然,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的所为之结果。

《道德经》最重要的辩证法就是“无为,无不为”,这也是道最重要的行事风格。《道德经》第37章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意思就是: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结果。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其四、万事万物效法于道,道效法于自己的自然本性。

《道德经》第25章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遵从自己的自然本性。如何理解呢?无论人类多么强大、科技多么发达,最终是要靠土地养活;而土地是否肥沃、山川江河的变化,则要看天的眼色(比如气候变化等),天如何运行呢?遵从道的法则,道则顺其自然。

为而不争,看淡输赢

3

我们对什么是“道”,以及它的运行规律了解之后,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启示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其一、为而不争,看淡输赢。

《道德经》第9章讲:“功成身退,天之道”,第10章讲:“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73章讲:“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第81章讲:“天之道,利而不害”,说的都是“道”的“为而不争”。

既然道“为而不争”,故能“天长地久”,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又何妨如此,为而不争,看淡输赢呢?

其二、看问题要深究源头和本质。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被淹没在了信息的汪洋,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情绪随之也有很大波动,甚至冲动、偏激的行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能静下心来仔细探究,找到问题的源头和本质,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这样不是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吗?

其三、办事总是避免过度,适中就好。

《道德经》第5章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说得越多、政令越多,人们反而更加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更进一步讲就是说,凡事不要做过头,避免过度,适中就好,这与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相一致。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