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古代葬坟不仅看风水还要看天气吗(古代葬坟有什么讲究)

导语:古代葬坟,不仅看风水,还要看天气!

著名文人刘大櫆墓

中国古代对丧葬特别重视,可谓不惜财力。《论语·先进》曰:“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清昭连《啸亭杂录·张夫子》:“居数年卒,上厚葬之。”厚葬薄养之风,在古代非常普遍。春秋时期,更以厚葬为荣,薄葬为辱。古代坟墓中往往出土大量珍贵物品,也是这种风俗的一个证明。

春秋时期,更以厚葬为荣,薄葬为辱。史载,当时的齐国、宋国葬事逾制,导致厚葬之风盛行。

海昏侯国墓葬出土 文物

古代葬坟,都知道特别注重风水,这一点人人皆知,这里就不说了。葬坟时除了看风水,古代还要看天气——俗语云:“雨打墓,辈辈富;雨打坟,辈辈穷。”

现代人眼里,坟墓基本上是一个意思,那这句古语是什么意思呢?或者说,葬坟时是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呢?

著名文人姚鼐墓

搞清这个问题,先得把“坟”与“墓”本义搞清楚。

古人所说的“坟”与“墓”,意思是有严格区分的,与现代语意不是一回事。《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礼记·檀弓》注:“土之高者谓之坟。”

人去世后,需要入土为安,汉民族的风俗基本如此,只有一些少数民族才有“天葬”“水葬”等方式。古代的汉民族同样有“火葬”,但火葬之后同样有一个入土为安的问题。遗体、骨灰埋入地下,这就是古人所称的“墓”。

厚葬吕蒙

早期逝者安葬,埋入地下即算完结,所以所谓的“三皇五帝”坟墓,现在都是找不到的,原因就是安葬之后,那儿仍是一块平地,加上年代久远,当时的标志也没有了。硬要说这些古人的坟墓在哪,事实上是非常勉强的。

这种安葬方式,很大的缺憾就是标识不明显,所以就出现了后来的“坟”。古代的“坟”,指的是“墓”上面的堆土,即“封土”。有了“封土”,祖先安葬在哪,很远就能看到,因为这样的“坟”易保留,好识别,这也是古人敬重、崇拜祖先过程中,一种智慧的体现,明显有一个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由“墓”到“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是先“墓”,后有“坟”,再到现在“坟墓”演化为一个意思。

出土墓葬文物

俗语中的“雨打墓,辈辈富;雨打坟,辈辈穷”,现在就好理解了:逝者安葬时,先要挖墓,好安葬逝者,这个时候如果下雨,古人认为这是好事,子孙后代会遇上财运,富裕起来。

逝者的墓做好了,接下来就要做坟。如果做坟的时候下雨,古人则视为不吉利,子孙会丧失财运,变得贫穷。

但是,天气变化往往是无常的,可能瞬息万变。为了避免不吉,古人往往将修墓筑坟的时间拉得很长,有时达到数月。这其中除了厚葬涉及的工程量问题,主要还是要讨个吉利,使下雨、天晴这种人力不可为的事都赶上,达到心理上需要的优势。

明代著名的东林党领袖左光斗,据说其祖父下葬时突然下起大雨,大家赶紧找地方避雨。等雨住天晴,大家回来一看,墓上居然自动垒起了坟。后来,左光斗兄弟九人,有八人做了官。

河北邯郸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

当然,古人的这些看法,并无多少科学理论的支撑,多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