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麦的象形字怎么写(麦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

导语:「醉美汉字」麦收时节说麦的象形字”來“(“来”)及其字形变化

北方收小麦的时节又到来了,我们家乡主要的粮食作物即是小麦。收小麦的时节我们这里称作“麦口”,而“麦”字,我们读作一声的“mei",故而”麦口“我们这里实际上读作”mei 口“。小的时候,不喜欢收小麦,及长,了解了一些关于小麦的人与事之后,又对小麦产生了感情,更让我脑洞大开的是”來“(”来“)的本义居然是小麦。

一、”來“的本义及其字形变化

”來“的本义可在甲骨文字形中看出端倪来,字形抓住了小麦成熟之后麦叶下垂而麦穗又竖直挺立的特点,如下图:

截图来自”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有一些甲骨文字形”來“上面会有一个小横,字形如下图。这一个小横在裘锡圭先生看来”可能是并无深意的赘笔“。(【注1】《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16页)

截图来自”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有的人或许会问,小麦的叶子明明不对称,这怎么会像小麦呢,小麦应当是这样的:

其实,在甲骨文”來“中也有麦叶不对称的字形,比如:

截图来自”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这样的字形在金文中也有类似形体,比如下图红圈中那个字形麦叶就不对称,并且上面还有一小横。当与甲骨文为同一脉。

截图来自”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在金文中也有少数上面没有那一横或者那一横不明显的”來“字,比如下图中被红圈圈出来的那个。

截图来自”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但后世字形明显地是继承了上面加横的那类字形的,比如石鼓文:

石鼓文

小篆就基本保持了石鼓文的形体,如邓石如书《说文部首》中的”來“字。

邓石如书《说文部首》

不知在什么时期,”來“字有了个简体字”来“,比如汉简中的字形。

截图来自”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比较有意思的是”来“字的出现并没有使”來“字废弃掉,而是二字长期都被使用着。比如刻于东汉永兴三年公元153年的《乙瑛碑》中用的是笔画繁多的”來“字。

《乙瑛碑》

而在其三年后的公元156年,《礼器碑》中用的却是笔画较少的”来“。

《礼器碑》

公元169年的《史晨碑》中的出现了两个”來“字,而没有一个”来“字。

《史晨碑》

但公元186年的《张迁碑》中又出现了笔画较简的”来“字。

《张迁碑》

从公元153年的《乙瑛碑》到186年的《张迁碑》,短短三十年间,”来“与”來“字反复交替出现了多次。这可能与地域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两字笔画相差不多都易被人接受的原因。

后世部分魏碑中,如《始平公造像记》和《杨大眼造像记》都采用”来“字形。

《始平公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

唐代碑刻中用“来”字形的较多,但并不意味着”來“被弃而不用。最有意思的是”来“与”來“两字形同时出现在同一碑刻中,比如柳公权书《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

宋朝人也还是会用“来”字,比如苏轼《寒食诗帖》中的“来”字。后世明代碑刻中又有用笔画繁多的”來“字的,在此不再举例。

苏轼《寒食诗帖》

可见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来”与”來“两个字形一直并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规范了“来”与”來“二字的用法,”來“被弃而不用,把“来”当简化字用。

二、“行来”之意的“来”

“行来”之意的“来”当是本义为小麦的“来”的假借义。久而久之,其本义又被我们弃而不用,常用的却是“行来”“来去”这样的义项。“小麦”与“行来”这两个义项实际上在上古时期的《诗经》中都存在。比如《诗经·周颂·思文》中“贻我来麰”中的“来”即是指“小麦”的意思。而在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来”即是“行来”之意。但在现代汉语中“来”的“小麦”之意却难觅踪迹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