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光学透镜什么意思(光学透镜用途)

导语:给大家普及一下光学透镜篇(一)让人人成为自己的验光师!

国家标准中的屈光度称为顶焦度,测量镜片度数的仪器称为顶焦度计,那么什么是顶焦度呢?为什么有散光患者配镜后说看物体变形?三棱镜是什么?在验光配镜中又怎么使用呢?为什么屈光参差配镜后更难以适应呢?这些都是我们日常验光配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这几个问题。

眼镜中使用的镜片都是透镜,透镜按照外形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都是由两个折射面构成,每个折射面都有一个曲率中心。两个曲率中心的连线称为光轴。光轴与透镜的两个折射面都有前、后顶点两个交点,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都会形成一个焦点(实性或虚性),透镜到焦点的距离就是焦距,焦距用m为单位的倒数就是透镜的屈光力,单位是屈光度D(因为是用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所以也有学者用m-1来表示屈光度),也就是说当焦距为1m时,透镜的屈光力就是+1.00D,焦距为0.5m时,透镜的屈光力就是+2.00D。

1 什么是镜片的顶焦度?

透镜的屈光力严格地说应该从主点进行测量,但因为我们平时使用的镜片多是新月型的镜片,主点的位置会随镜片的面弯和厚度发生变化,所以为了测量方便就规定所有镜片的屈光度都使用顶焦度。也就是镜片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用m为单位时的倒数就是顶焦度(如图1),测量顶焦度的仪器被称为顶焦度计。我们还规定在测量单光镜片和多焦点镜片(双光、三光和渐近镜片)的远用区时,使用后顶点焦度,也就是测量单光和多焦点镜片远用光区时,镜片后表面放在固定镜片的接触圈上,凹面朝下进行测量(通常使用的测量方法)。测量多焦点镜片的近用区使用前顶点焦度,测量多焦点镜片近用光区时把镜片反置凹面朝上,镜片前表面放在固定镜片的接触圈上进行测量。

2 面镜度以及其实际应用

眼镜镜片由前后两个折射面组成,每一个折射面都各自具有屈光度,我们把它称为面镜度(面镜度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弯度,3.00D的面镜度就是我们说的300弯,6.00D的面镜度就是我们说的600弯),前后两个折射面的面镜度之和就等于镜片的屈光度。面镜度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求得:

F=(n’-n)/r

F:面镜度。

n’:折射面后方的介质折射率

n: 折射面前方的介质折射率

r: 折射面的曲率半径(以m为单位)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计算任意单一折射面的面镜度。当折射面为平面时,公式中的分母曲率半径即为无限大,所以无论折射率之差是什么情况,屈光度都为零,我们日常见到的玻璃两面均为平面,所以玻璃无论在空气中还是水中的屈光度总是为零。

面镜度在眼镜装配加工有指导意义。磨边时,我们一般将镜片尖边的弯度按照镜片的基准弯度进行调整,根据镜片的基弯在磨边机上进行设置尖边位置(近视镜片前表面的弯度、远视镜片后表面的弯度被定为基弯),眼镜加工时我们使用镜度表来测量镜片基准面的弯度,镜度表是通过测量镜片矢高从而推算出曲率半径,按照折射率为1.523设计出表面的刻度,通过它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测量出镜片的面镜度。

  面镜度在眼屈光学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计算眼睛各屈光介质的屈光力时,都是通过测量折射率和曲率半径来求得各屈光介质的屈光力,如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7.7 mm,后表面曲率半径6.8mm,角膜的折射率为1.376,前方为空气,折射率为1,后方为房水,折射率为1.336,角膜中心厚度厚度t=0.0005m。

  那么前表面的屈光力为:F1=(1.376-1)/0.0077=+48.83D,后表面的屈光力为: F2=(1.336-1.376)/0.0068=-5.88D角膜总的屈光力(厚透镜计算公式):F=F1+F2-(tF1F2)/n=+43.05D。

  我们知道人眼屈光力的2/3来自角膜,角膜屈光力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角膜前方是折射率为1的空气,如果我们游泳或潜水时进入水中,则角膜前变成了折射率为1.33的水,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力急剧减小,眼睛就变成了一个+44D左右的远视眼,此时就看不清眼前任何物体了。配戴游泳眼镜就是为了保证进入水中时,眼前仍有空气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奇妙多彩的海底世界。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