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应该怎么欣赏音乐(说说如何欣赏音乐上课后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导语:家长举手:怎样系统地学习欣赏音乐?

本期碎碎念主题

家长提问

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没有具象的名字,什么《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怎么也记不住。就算要听古典音乐也是碰上什么听什么,最喜欢的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熟悉的,其他的感觉没有耐心听下去。有没有可以由浅如深,系统地学习欣赏音乐的方法或者路径呢。

游老师:

很多音乐大师的作品都不是用具体的名字去命名的,这是音乐历史发展中不同阶段的现象,比如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音乐家们的很多作品。但是,在西方音乐历史中,给乐曲加“标题”的现象也是早已存在,比如贝多芬的交响曲、序曲等,都是有名字的。

到了19世纪30-40年代,浪漫主义音乐时代,一批音乐家对文学诗歌、戏剧、绘画非常感兴趣,他们热衷于将莎士比亚、拜伦、歌德等名著通过音乐的语言和表现方式去表现,同时通过为音乐作品加标题和详细的文字解说。真正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标题音乐是在这个时期才兴盛起来。比如在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作品中,这样的形式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音乐作品没有具象的名字并不代表就不容易被欣赏,音乐传递出的感受、和情绪时时发生共鸣或者冲突的体验过程是欣赏音乐的关键之一,这对于小白听众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如果和实际听觉结合在一起,听起来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加了具体的标题,在欣赏的时候就有意无意的去按照先入为主的模式去靠近,最后的结果就是匪夷所思。这种情况也是很多见的。

如果作品的旋律很熟悉,确实就非常容易引起共鸣。一般来讲,欣赏经验积累越丰富,就越爱欣赏,这就更增加了欣赏整部音乐作品的耐力,不熟悉也变成了熟悉。

欣赏音乐跟练习长跑一样,同样需要从短到长,没有这个耐力,一开始就听大部头的作品肯定是不行的。

假如你对建立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怀有期待,那就加入“游说音乐”公众平台吧,古典音乐大喇叭栏目就是最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