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王阳明(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哪本书)

导语:知行合一是啥意思?王阳明:把“行”圈上,这是重点,期末要考

阳明的“知行合一”,主要是在批判朱熹知行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他的初始目的。但说起知行合一,就容易让人不自觉的把知和行分开,反而误解了阳明本意。

在阳明看来,知和行本来就是不分彼此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在他看来,这本是不消说的但朱熹把知行分作两事,主张“知先行后”,阳明认为这种分法容易让人或者忘了知,或者忘了行。

阳明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这和他理论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心”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而整个心学的功夫,就在于“致良知”三个字。在他看来,“良知”之外再无其他知,“致良知”之外再无其他行。

因此在阳明的理论体系中,“知”和“行”都源于“心”之本体,知是心之良知,而行则是心对“良知”的加工。这样一来,知和行都被约束在“心”内,和心浑然一体,不可或分。

说起阳明理解的“行”,还需详细解释一下,他的“行”指的是“心”之行,而非身之行动。他说:

一念动处便即是行。

在阳明看来,想吃饭,想走路,厌恶臭气,这都是行。

之所以这样理解“行”,阳明主要是强调人的主观内省,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既然一念发动就是行,那么光动念就可以了,而且人们扬善抑恶的方式也就更为简便:

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

但是这样就会引出一个很尴尬的误会:

既然这样,大伙儿都坐家里想就得了呗,还来回折腾啥?阳明作为一个完成了“三不朽”成就的圣人,岂会只在家空谈空想?

在阳明的理论里,并没有反对实际的行,而只是把“心”的动念也归为行的范畴里,换句话说就是扩大了“行”的外延。他还是提倡实际去做的:

凡谓之行者,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这就是说,真知一定要表现为行,没有实行过的不算真知。在这里的“行”,其实就是联结“心”体和外界的一个桥梁,让阳明的心学,打通了通往现实的路。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