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蚕眠不齐怎么办(蚕睡眠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解决)

导语:家蚕眠起不齐时间超过8小时,上蔟时间将推迟,做好这7点很重要

很多养殖户在养蚕时,有时会遇到一种异常情况,差不多时间入眠的蚕,醒眠时间却相差较大,少的间隔4小时,多的间隔8小时以上,特别是4龄蚕以上,由于眠期时间相对长些,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如果是在3龄蚕期出现眠起不齐,并且较迟醒眠蚕的数量偏多,占比超过10%,那么4-5龄蚕期,入眠的时间会相差1-2天,同时醒眠时间往往也会推迟,等到5龄蚕后期上蔟时,熟蚕上蔟的时间差异就可能扩大至2-3天。很显然这样的现象会增加养殖户的工作量,除沙、增加蚕座等环节难度加大,一旦处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弱小蚕,体质偏弱的还会诱发多种蚕病。

从另一角度来看,眠起不齐反映出蚕体生长发育出现差异,体质偏弱的蚕往往醒眠时间较迟,有的是因为养殖户日常管理不到位引起的,有的则是因为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眠起不齐的数量占比在5%以内的,对后期熟蚕上蔟时间影响不会很大,但如果眠起不齐的数量达到了20%以上,特别是在5龄蚕醒眠时,那么5龄蚕后期上蔟时,就可能分成多个批次,眠起时间相差10小时以上的,上蔟的时间会相差1-2天,一旦养殖户没有做好提青,使用蜕皮激素后,部分未熟蚕还会继续进食桑叶,此时就需要养殖户挑拣出来另行安排上蔟,工作量会明显增加。在养蚕时,哪些因素会引起眠起不齐呢?个人认为主要跟以下五个方面有关。

一、未进行饱食就眠

当蚕快要入眠时,桑叶的进食量是慢慢下降的,直至停止进食,有的养殖户此时对桑叶的投放量把握的不是很好,认为桑叶的投放量控制在1层左右即可,还有的养殖户桑叶的投放量虽然控制在1.5层以上,但整体桑叶偏老,蚕已经入眠时,蚕座中剩余的桑叶也较多。实际上,这两种现象都有问题,桑叶量投放不足或者喂食的桑叶偏老,都容易使得家蚕不能饱食就眠,眠期是蚕组织器官发生较大改变的时候,需要较好的体力,如果入眠时处于饥饿的状态,那么眠起时间推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因素实际上是可以改善的,只需要养殖户注意一些细节。

二、眠中蚕房内温湿度控制不当,诱发蚕病

有的养殖户想不明白,蚕在入眠前,整体长势还比较好,而且入眠的时间也较为一致,基本上2小时以内都入眠了,可有醒眠时,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先醒眠的蚕和后醒眠的蚕,时间上相差6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8小时,还有的直接没有醒眠。实际上,这多半是蚕病引起的,有的蚕在入眠前已经中招了,只不过寄生在蚕体中的病菌没有表现出来,而在眠期,蚕房内的温度长时间超过28℃,相对湿度大于90%,就诱发了一些蚕病,从而使得眠起时间差异明显。一旦是因为蚕病导致眠起不齐,养殖户要想办法将病蚕分开饲养,症状较为明显的,还要舍得淘汰。

三、蚕房内光线出现不均匀现象

有的养殖户认为,蚕房内的光线问题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不是中午的太阳光直接照射进来即可,实际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因素,有时给家蚕的生长会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在3龄蚕以上,蚕房内的蚕座陆续增多,放置的位置不合适时,有的蚕座光线较强,在上午11点至下午14点,太阳光还可以照射在蚕座中,而有的蚕座放置的位置偏角落,及门窗有一定的距离,整体光线偏暗。这种反差也容易使得家蚕眠起时间不一致,一般来说,光线较强的地方,醒眠时间早些,而光线偏暗的地方,醒眠时间会适当迟些,这种异常情况,后期是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的。

四、前期饲养过程中存在大小蚕现象

对养殖户来说,自己内心并不希望出现大小蚕现象,因为这会增加日常管理的难度,但从实际情况看,养殖户前期管理做的不够好,比如没有及时除沙、扩座,导致饲养密度过大,无形中形成了大小蚕。如果在2龄蚕以后,就陆续出现了大小蚕现象,而在蚕入眠前,也没有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的蚕分开饲养,或者说人工判断的不够准确,那么在3眠、4眠时,眠起的时间会相差明显,间隔时间相差12小时以上也是可能的。一般来说,小蚕期出现大小蚕的现象不太明显,主要是4龄蚕以后,有的养殖户忙不过来,没有及时增加蚕座数量,而蚕体的生长发育较快,入眠时间和眠起时间都会存在差异,后期管理上要想办法弱小差异,否则上蔟时间也会差异明显。

五、眠期部分蚕体受到惊吓,提前醒眠

家蚕开始就眠时,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不能有噪音,否则就影响就眠质量。这也很好理解,就好比婴儿午睡,正常情况下要睡2小时以上,如果在其入睡时,周边不断有尖锐的声音出现,或者时不时发出较大的声响,那么婴儿睡觉就不会很踏实,容易翻来翻去,有时不到1小时就醒了。家蚕在入眠时,也是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正常情况下要12小时才能醒眠,而蚕房内部或者周围,经常有一些尖锐的声音出现,比如说切割瓷砖、锯木材等,那么也会影响蚕的眠期时间,提前醒眠也是有可能的。在整个眠期,养殖户要确保蚕房内部及周围的环境相对安静,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噪声。

通常情况下,家蚕醒眠时间跨度较大的,养殖户要引起重视,分析此现象的具体原因,如果是人为因素引起的,那么后期就需要改正,如果是因为部分蚕有发病的症状,那么就要及时进行除沙,将健康的蚕和异常的蚕分开饲养。特别是进入4-5龄蚕期,眠起时间超过4小时,很有可能是蚕病出现的前兆,必要时可将醒眠过迟的蚕抬淘汰,后期蚕房、蚕体等消毒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原来一天只消毒一次的,要增加至一天消毒3-4次,另外,还可以喷洒适量的抗生素在蚕体或者桑叶上,以增强蚕体体质。为了让家蚕眠起时间相对一致,养殖户需要做好哪些呢?个人认为落实好以下7点很重要。

1、选择优良蚕种,缩短蚁蚕孵出时间

有的蚕种由于特性不同,气候条件差异大的地方,容易出现蚕体发育不均匀的现象,如果养殖户遇到这种情况,后期管理上哪怕做的再好,也很难完全避免。因此为了降低眠起不齐的现象,养殖户在选择蚕种时,要提前了解蚕种的适应性,尽量在气候条件相近的地方选购,比如说养殖户自己处于维度为21°的地方,而蚕种的生产企业处于维度为35°的地方,一旦选购了这里的蚕种,那么后期就可能存在蚕体发育异常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养殖户前期可以做一些了解,一般来说,当地正规渠道统一预订的蚕种很少有这种现象,因为相关方面会提前做一些评估,确保蚕种适合当地养殖。在对蚕种进行孵化时,蚕房内的温湿度要控制得当,温度应当为27-28℃,收蚁的时间不宜过长,春蚕和晚秋蚕不宜超过上午10点,夏蚕和中秋蚕的收蚁时间可在上午8点之前,蚁蚕孵出时间相对整齐时,后期眠起的整齐度也相对较高。

2、各龄蚕期严格控制养殖密度

有的养殖户在1-2龄蚕期,由于精心照料,各方面都是小小翼翼的,蚕体的生长发育较为正常,在蚕体醒眠时,也没有发现间隔相差很大的时候,基本上相差2小时以内,而从3龄蚕开始,个体差异开始凸显出来,有的蚕先入眠,也先醒眠,而有的蚕则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实际上,这里面跟养殖密度有较大关系,3龄蚕以后,蚕体的生长发育较快,如果养殖户没有及时进行除沙,并适当增加蚕座,那么部分蚕就无法正常进食桑叶,有时饱一顿饿一顿,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大小蚕,生长发育有差异的蚕放在同一个蚕座中就眠,眠起不齐也就比较正常了。如果养殖户在各龄蚕期严格控制好饲养密度,从2龄蚕开始及时进行除沙,并适当增加蚕座的数量,那么后期出现大小蚕的现象就较为少见,醒眠时间也会相对一致。

3、入眠前适当增加桑叶投放量

当家蚕快要入眠时,进食桑叶的速度会有所下降,同时桑叶的进食量也会有所减少,但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能明显减少桑叶的投放量,比如4龄蚕期,每次需要喂食2-2.5层桑叶的,而在入眠前只喂食1层左右的桑叶,那么很显然部分蚕是没有吃饱的。家蚕一旦没有饱食就眠,那么一些体质偏弱的蚕就可能表现异常,有时会提前醒眠,有时会延长眠期时间,给养殖户的日常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养殖户要控制好入眠前桑叶的投放量,一般来说,入眠前的桑叶投放量虽然要适当减少些,但不宜低于盛食期的80%。特别是3眠和4眠,此时喂食的桑叶量不仅要相对足些,基本上要喂食1.5-2层,而且喂食的桑叶不宜偏老,反而要适当嫩些,这样有利于提升家蚕食欲,体质会相对更好些。

4、蚕房内光线保持相对均匀,避免强光直射

很多时候,家蚕的生长发育异常,跟蚕房内的光线有较大关系,这是因为家蚕在不同的时期,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比如说1-5龄蚕期,蚕座中部分地方光线较强,那么周围其他的蚕会向这里靠拢,而当蚕临近上蔟作茧时,又会远离强光,反而会找一些光线较弱的地方吐丝作茧,蚕房内光线问题,是很多养殖户容易忽视的地方。1-2龄蚕期,所需蚕座相对较少,蚕房内大部分空间都是闲置的,此时很少会出现光线不均匀的情况,而从3龄蚕开始,蚕房中增加的蚕座越来越多,有的蚕座靠近窗户,有的靠近角落,如果养殖户平时不注意这些,那么就会发现蚕体的长势有差异。这里面也有一定的办法可以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是人为控制光线射入量,该遮挡的地方及时遮挡,需要补光的地方及时补光;第二种就是经常移动蚕座位置,一般是将明、暗地方的蚕座进行对调。

5、做好眠中保护,严防外界因素干扰

家蚕进入眠期,此时蚕体看起来一动不动,似乎对外界的感知不大,但此时如果蚕房内部出现较大的声响,或者蚕座被移动幅度过大,都会打扰家蚕正常就眠,有的蚕会提前醒眠,眠期经历的时间不足,蚕的生长发育就受到影响。不管是在1-3龄小蚕期,还是4-5龄大蚕期,每一次家蚕入眠时,养殖户都要保持蚕房内部及周围相对安静,不可有明显震动的声音,同时蚕房周边300米内不宜有加工厂。另外,如果眠期开窗通风时,要注意通风量,当室外风力较大时,要适当关闭部分窗户,或者暂时不通风,因为一旦较大风力吹进蚕房,靠近窗户的蚕座就会有影响,部分蚕体可能被吹动,进而提前醒眠。还有在眠中保护时,不可让老鼠、猫狗等进入蚕房,这类动物进入蚕房后,发出声响是一方面,有的还会做一些破坏性的动作,这也是要想办法做一些防范措施的。

6、做好眠期蚕房内温湿度控制,避免眠期出现蚕病

在养蚕的过程中,无论处于盛食期还是眠期,蚕房内的温湿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温湿度出现异常,那么家蚕的生长发育也会出现反常现象,特别是眠期,家蚕的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此时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在1眠、2眠时,蚕房内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6-27℃,相对湿度为75%—85%;在3眠、4眠时,室内温度需要保持在25—26℃,相对湿度为70—75%。这里面需要重点注意夏蚕和中秋蚕,因为该季节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天气,对养殖户来说温湿度控制就增加了难度,而且很容易诱发一些蚕病。部分蚕眠起时间间隔超过6小时,跟出现一些蚕病有关,特别是入眠前已经被病菌感染了的,眠期的状态就更不好,这也是需要养殖户提前做好防范的。

7、把握好眠起饷食时间

一般来说,家蚕入眠和醒眠时间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也是正常的现象,毕竟个体体质不同,会有一个先后,但基本上不会相差很大,时间差往往在2小时以内,少数在4小时以内。当部分蚕先醒眠时,养殖户不要急着喂桑叶,需要观察蚕座中蚕的活动情况,只有90%左右的蚕开始找桑叶吃,养殖户才能喂食相对鲜嫩的桑叶,一般饷食时的喂食量控制在1-1.5层。饷食时间的控制是很关键的,喂食桑叶过早容易出现大小蚕,投放桑叶过迟时,部分蚕的体质容易下降,这都是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1-3龄眠期时间相对短些,4-5龄眠期的时间相对长些,养殖户要根据蚕种特点,预估各龄蚕的眠起时间,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认,使眠起饷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总之,家蚕在醒眠时,出现眠起不齐的现象,间隔相差在2小时以内都是正常的,可以通过调节饷食时间来缩小差距。当然如果家蚕眠起间隔时间超过4小时,那么养殖户在眠起饷食时,就需要在除沙环节将后醒眠的蚕区分开,正常醒眠的一起饲养,后醒眠的收集起来,单独饲养,后期可适当增加桑叶投放量,有时也可以把这差异给弥补回来,下一个眠期就可能基本一致。当然,为了减少眠起不齐的现象,养殖户就得做好前期的预防,只要前期工作做到位了,各龄蚕醒眠的时间不会相差很大,养殖户的日常管理也会相对轻松些,后期熟蚕上蔟率也会较高,养蚕收益容易达到预期。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