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韩非子·心度》(韩非子心度读后感)

导语: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第十一章 易变

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 第十一章 易变

红林悟道《韩非子-心度》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治民无常,唯治为法”。现在看来,这句话确实先知伟大,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依法治国,只是形式不同,但核心一致。“唯治为法”的原因是“治民无常”,所治之民没有常态,民性是多样多变的,而应对多样多变的民性唯有用律法来治理,设定统一的标准,规范行为,统一赏罚,以不变应万变。

应该说韩非子的“唯治为法”的思想,影响了秦国的君臣,使得秦国最早执行了只有工业时代才出现的兵器制造的标准化管理,再到秦国统一天下后实行的统一文字、统一度量,统一货币,最后到统一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度量、货币、律法、主体思想都不一样,统一后的秦国不可能让如此多的“多样多变”依然存在并使用,这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秦始皇及时发现了问题,采取了统一化改革,才有了我们今天统一使用的文字。

正是我们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唯治为法”的思想与实践应用,才让中国大一统的格局延续至今。欧洲为什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就是因为没有“唯治为法”的思想,各地文字、语言、贷币等都不统一,即使有帝国统一欧洲,也没能实现统一文字语言,帝国很快就又陷入到了分裂混乱之中。

我们不但有“唯治为法”的思想与实践,更重要的我们还有“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的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以便更加适应与保障社会的发展,国家律法只有与国家发展相适宜了才能体现出价值。否则,就成了社会发展与民生建设的绊脚石。

有了“唯治为法”的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精神,就能面对民众与社会的各种变化。基于以上的考量,韩非子认为“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意思是:因此,民众质朴的话,只要用褒贬进行控制就可以治理好;社会开化的话,只有用刑罚加以束缚才能使人驯服。

在这里韩非子重点说了“民众质朴”条件下的治国策略,这种“朴”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普遍其实就是普遍民性,为什么依法治国一直能延续至今,因为人性恒古不变。在这种民性的基础上用奖罚褒贬就能治理好,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讲解过多次。对于开化的社会,用刑法就能使人守规,因为世人都怕受处罚。所谓“世知”应该就是接受了依法治国新政思想的民众,依法治国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与行为规范,在这样的社会里,国家律法的刑法就能显出其作用,只要严格执法,民众自然就会服从法治。

在“治与从”的氛围中,君主不能因此而固化思想,认为民众已经接受了法治,社会已经服从法治了,维持住现状就好了。这样的思想要不得,按佛家的教义这是“住相”之为,还是会落入守旧之中。所以韩非子说“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意思是:时代有了发展而统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智能普遍提高而禁令规定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意思很明确,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君主治理国家的方式一成不变,不与时俱进,社会矛盾就会不断积累激化,社会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必然会走向混乱。我们讲与时俱进,实质是用新时代的办法解决新时代的问题,而不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其本身就是问题,结果就是问题加问题,难上加难。

社会民众的认知越来越高,心智不断开化,精神需求也随之提升,如果国家律法守旧不变,那么有可能无法达到禁止与规范世人的目的。比如,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如果刑法守旧不变革,就无法遏制这种高科技犯罪。

【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

“民朴与世知”也只是一定时期民众与社会的特点(当然这种特点是总体趋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着,那么适应这一特点的治理方法就不能因为“治从”而停滞不前,而是要与时俱进。这与佛家的“不住相”思想是一致的,今天考的好,并不代表以后会考的好,今天考的好只代表今天的成绩,并不能证明以后的成绩,所以每天都要努力,要与时俱进。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