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老人说这四种人很多人还做不到怎么办(老人说这四种人很多人还做不到什么)

导语:老人说,这四种人,很多人还做不到

淫,过多,过甚:淫雨,淫威。淫雨,持续过久的雨。

淫威,指强势的一方对弱势的一方施加的暴力。

生活中,很多人遇事时便沉不住气。但也有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在危机关头,用清醒的头脑想出办法来解决当下困境。

其实,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

如何处理、解决问题,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见识和格局。

老人说,这四种人,很多人还做不到!

一、 遇急事“缓”

《格言联璧》中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意思是当处境一帆风顺时要冷静,当处境困难时要隐忍,事情十分紧急时心态要和缓,大事发生时心态要平稳。

这段话被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缓,是先缓平心态,认真观察、理清思路、确定方案,方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个人遇到急事,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往往会出错。

古人云,“事缓则圆,急难成效。”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如果要急于求成想&34;,那么往往事与愿违,效果会与预期的效果背道而驰。

二、遇大事“静”

《道德经》说:“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宴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镇定是躁动的制服者。

因此君子整天行事都不轻举妄动,虽然有豪华的楼台亭榭,但他安闲静处、超然脱俗。

为什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却使得自身轻浮躁动以治天下呢?轻浮失去自身,躁动失去君位。

一切事物都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如果把一件事表示为一个箭头,就必然有两个不同的端点。

人做事情要懂得不轻易去走极端,而要尽量去找到其平衡点,也就是要守持“中庸之道”。

人在看到“荣”时,要能超越这个“荣”而看到其对立面“辱”,在处于好的状态时,要能超越这个好的状态而看到不好的状态,并避免进入不好的状态。

谨慎地守持“中庸之道”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即使是对帝王将相来说也一样适用。

“静”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气。守静,就是一个人磨砺意志,修身养性的基础。

沉静才能谋定,谋定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三、遇难事“变”

《易经》有云:“曲成万物而不遗。”

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迂回往复的。

路不一定直着走才省力,有时候,拐个弯反而是在走捷径。

成大事者要有远见,要看重结果,不必拘泥于过程。

此路不通,那就另寻他路;他路不通,不妨再拐个弯。

有些路虽通达,但走的人多了,障碍未见得就少;有些路虽曲折,耗时却不见得多。

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人这一生,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一味墨守成规按图索骥,终难成大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周易·系辞下传》里讲到“变则通,通则久”,懂得变通,知晓转弯的智慧之人,才能在各种“大环境”下找到出路,脱颖而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拐个弯后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的拐点也有可能成为制胜的关键。

关键时刻,困难时需要变的,恰恰是我们的思维。

四、遇顺事“敛”

古人云:“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君子不自我夸耀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宣传自己的功劳。

有德行的人,不会夸大夸耀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会因为有了功劳就居功自傲。

古代先贤用内敛而低调的态度看待功劳业绩,启示我们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格局对待功名利禄,做到不困于利、不缚于名。

古人认为,“品现于事,心藏于身。”

真实的人品和格局,都会体现在遇事的反应和处理中。

人生于世,关键时刻,放远眼界,放大格局,我们的人生,就会到达不一样的境界。

我们很难从表面上真正了解一个人,但可以从生活的细节中,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和真心。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