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宋代在礼乐仪式活动中有哪些多功能的音乐司法(宋代礼仪)

导语:宋代在礼乐仪式活动中有哪些多功能的音乐司仪职能?

“礼”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从周公旦制礼作乐伊始,历朝历代都非常崇尚礼乐,钱穆曾经说到: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国家王朝内在的礼制,也是王朝内秩序规范的体现。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信仰,它是表达对于祖先和图腾的崇拜。

作为礼乐制度中的一环执行者,乐官的各项职能之中,仪式功能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发展到宋代,在礼乐活动中,太常寺作为国家最高礼乐机关,负责具体礼乐事项,在国家的仪式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朝廷的这些重要的仪式活动之外,宫廷中还有大量的娱乐活动或节日庆典等活动,也分属于各机构负责。乐官在宫廷仪式活动与娱乐活动中都承担了相应的职能。

(一)仪式音乐活动的组织

宋代在本朝的礼乐仪式活动中,多数继承前代的礼制,使用太常寺来负责礼乐的运行。在宋代初期,礼司为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和两个部门。在具体的仪式活动组织中,太常寺乐官主要承担了宫廷中的礼乐司仪工作。宋代虽在宋徽宗时期虽设置了大晟府参与礼乐,但是大晟府存在的二十余年中,大晟府乐官多主管“乐”,“礼”的部分则主要分属于太常寺乐官。

1、各乐官活动中的职能分属

在《宋史》的这一段文字中,大体上交代了两宋时期太常卿、太常少卿与太常丞在礼乐中的职责问题,及祭祀活动中乐官官职的次序问题,乐官在仪式中是有一套制度化的程序。掌管司仪、赞唱、引导、进退礼仪;对于祭祀之事,事无巨细都要检阅好之后上报给皇帝。在祭祀中,如果第一次献酒之人是执政官,则太常卿最后一次献酒;如果太常卿第一次献酒,则少卿来进行第二次献酒,太常博士为最后一次献酒,如果乐官缺席,则以下级乐官填补,按照此顺序来进行仪式活动。

在制礼作乐、准备器物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仪式活动进行中的流程不仅繁琐,且每一步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活动中在宋代太常寺的常设官员中,以太常卿为首的乐官队伍中,每一个官职上的人员都有自己在礼乐活动中的职能。

(1)太常卿职位设置一人,主要掌管朝堂礼乐、祭祀、郊庙等仪式活动,仪式活动中一般担任终献官和赞引。并且,在重大的礼仪活动当中,太常卿一般都担任押乐官的职能,宋代的雅乐演奏形制中,有两个押乐官的位置存在,分别就是太常卿和太常丞,据史料记载,太常卿所处的位置于宫架以北,对于乐队的演奏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太常少卿职位设置有一人,作为太常寺中的第二决策官,在仪式活动中担任亚献官。

(3)太常丞职位设置有一人,活动中具体负责祭祀所用礼器和乐器的管理。太常丞是太常雅乐乐队的总指挥,有具体的演出任务,举麾为号,统领乐舞队伍的节奏与进程,承担指挥使的职责。除此之外,太常丞还与太常卿共同担任押乐官,太常丞于登歌乐虡北,太常卿立于宫架之北,两人共同负责活动流程。

(4)太常博士职位设置有四人,他们的职责事是负责讲解礼仪中的各种仪式,仪式中需要改变的部分需要他们根据古制来进行商议确定。祭祀的过程之中,他们还要负责祭祀所用物品的情况,掌管赞导之事,并且在祭祀中会作为终献官。

(5)太常寺主簿设置有一人,掌管祭祀文书的书写工作。

(6)太常寺协律郎一人,他的职责是在祭祀仪式中负责来掌握音乐的起止。所用的仪具是“麾”,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乐队指挥棒一样的存在,所用的麾长度七尺有余,顶部为龙首,麾身绘制龙的图案。

(7)太常寺奉礼郎一人,负责仪式活动的进程,奉币帛授予初献官。

(8)太常寺太祝一人,负责读礼仪册辞,授抟黍以嘏告,饮福则进爵,酌酒受其虚爵。

2、乐官在司仪活动中的服饰

在礼乐活动当中,除了需要对乐官的执掌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之外,乐官在礼仪中身着的服饰也有十分细致的规定,不同的官阶,不同的职能在活动中的服饰是完全不同的。

文献中的繁体字较多,絺冕据查找是一种有华丽珠饰的官帽,上镶嵌有玉石,由红色和绿色组成;衣上绘粉米,粉米是不能直接画在祭祀所用的衣服之上的,只可以采用一针一线刺绣的方式,它的意义是纯洁,同时又有滋养人体的内涵,外衣上绣有黼、黻。其中黼,在有些文献的记载中称为斧,在刺绣上就是斧子的形状,黻的颜色就是指黑色和青色,在形状上像两个“弓”背对而放,它的意义在于臣民背恶向善,也包含了君臣离合的意义。衣带为皂色飘带,皂色在古代为黑色,佩以铜环,十分考究。

在仪式活动中,协律郎、奉礼郎、太祝等乐官的着装特点是:“无章、无刺绣、纯黑等字眼,整体的感觉其实是简单为主,相较于太常卿所着服饰中大量的花纹图案刺绣,显得朴素很多,中国古代以服饰的颜色和图案区别着装者的身份,如此看来在礼仪中的形制也是十分严谨的。

(二)娱乐音乐活动的组织

在宋代宫廷之中除了重大的仪式活动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宴飨活动,如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又或者皇家寿宴、皇帝宴请群臣、宴请外国使臣等,在这些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中,乐官作为表演的组织者,在各个环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由于教坊的音乐适用范围较广,因此教坊在承应宋代的宫廷宴飨等娱乐性的音乐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坊乐官出现在每一个用乐环节的衔接之中,《宋史·乐十七》中记载了皇帝在崇德殿宴请契丹而来的使臣时所设的宫廷宴会,其中,教坊官都知、色长在此次宴会中任太官令,都知与色长在宴会中任摄太官令(太官令这一官职在秦朝时就已经出现,具体负责皇帝的膳食及宴飨之事,发展延续到北宋时期),摄的意思指临时担任,可知都知和色长在教坊进献表演时,会在大殿上相对而站立,送巡周,负责巡查宴会中音乐活动的进行,把握宴会的音乐流程与乐队秩序。

在这个条目中向我们展示教坊乐中分盏奉乐的表演形式,共九盏酒,每一盏酒之间使用完全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曲子,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一场表演其中少不了教坊乐官作为总指挥的用心。乐官作为组织者,对于表演中众乐工的表演顺序、表演方式,甚至是上下场的安排,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只是宫廷宴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流程和环节依然是十分严格的,乐官在流程中有多次的致辞、口号等,没有乐官的存在,宴会也无法顺利的开展,可以说没有乐官便不成席。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