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北正黎以司地是什么意思(黎氏正一公)

导语:汉族黎氏本源——北正黎、黎阳耆(黎)国

(一)、黎国始于北正黎之孙黎阳,存世一千二百三十五年。这一支黎氏出自黄帝轩辕第七代裔北正黎之孙黎阳,以祖父之名为氏,

姓黎氏

黄帝—昌意—干荒—韩流—颛顼帝—老童—北正黎—太子长琴—黎阳(尧帝时封耆黎国,为黎氏始祖)清朝学者王相《百家姓考略》

说得非常明白:“黎,征音,京兆郡。1)、系出高阳氏颛顼孙北正黎之后,封黎阳为黎国,子孙以国为氏。2)、又有黎丘氏。”按:

“黎阳”所封国名“耆国”,子孙以祖名“黎”为氏。“北正黎”,以祖父帝号“高阳”为氏,复姓“高阳”,单名“黎”。而上古

文献中“耆”与“黎”为通假字,《尚书》“耆即黎”。“耆”与“老”亦为通假字,《辞海》“耆,老”。《说文解字》“七十以

上曰老,言须发白也。”考其原由,“耆国”初封地,乃蚩尤“九黎国”故地,“北正黎”之名,即因灭“九黎国之功”而得赐名曰“黎”,不宜以亡国国号为新国号,故称“耆国”而不称“黎国”。“黎阳”系“老丘国”太子长琴之子,北正黎之孙,老童曾孙。而老童始封地国号“老丘国”尚存世,且有嫡子继承。故黎阳封地,不宜以宗祖国号“老”字为国号,而取与“老”字同义的通假字“耆”字为国号,表示耆国宗室与老丘国嫡系-样,血缘均出自“老童”。黎阳,北正黎之孙,于尧帝元年(公元前2383年戊寅)封耆国,因其以祖父之名“黎”为氏,故亦称黎国,至今上古史的教材中所标“夏商时期诸侯列国图”,均在耆国的“耆”字傍加注“黎”字。耆(黎)国首都,夏朝时在黎阳(以人名作地名,即今河南省浚县东北古黎阳镇)。下传六百零八年至公元前1775年,黎侯参与成汤在“鸣条(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安邑镇北)”打败夏桀之战,有功,被商朝开国天子成汤改封于潞州上党郡壶关(即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一带),仍称耆(黎)国。再下传六百三十年至公元前1145年丙辰,当时的耆(黎)国靖远侯黎恭公,因无道,被西伯侯(谥周文王)姬昌歼灭。

《史记•周本纪》“文王脱羑里,明年,灭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此耆国,即古黎国。祖伊与殷纣王的对答话语,史官详细记录在《西伯戡黎》一文中,内无戡黎起因、经过、结果的详细叙述,标题注释“西伯:文王也,名昌,姓姬氏。戡:胜也。黎:国名,在上党、壶关之地。按《史记》‘文王脱羑里之囚,献洛西之地,纣赐弓矢铁钺,使得专征,为西伯。文王既受命,黎为不道,’于是举兵伐而胜之。”正文全文为:“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返)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周文王灭耆(黎)国,是在他脱羑里(殷商时代的国家监狱,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羑里周文王故城)之囚的第六年(公元前1145年丙辰),

也就是说姬姓耆(黎)国,自黎阳于尧帝元年(公元前2383年戊寅)初封,下传至公元前1145年丙辰靖远侯黎恭公灭于周文王,共存世一千二百三十八年,这中间的具体繁衍情况,没有资料,若以平均一代23至25岁来推算,应已传48至53代子孙。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