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先书写顺序(先写的写怎么写)

导语:六下五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先书写唤醒经验,再交流学习

今天要学习《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主要是交流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方法和养成的学习习惯,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通过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整理,借用交流平台交流总结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2、尝试语言运用,迁移“词句段应用”中的成语和名言引用。

语文园地这种总结交流课,说好的话,就是带着学生读一读、勾一勾、记一记;说不好上的话,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口头和笔头的梳理总结中,深化对学习方法和语言知识的理解。我努力按照后一种思路组织教学,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

一、上平台前先书写唤醒,平台上交流碰撞。

学习的第一步是唤醒学生的经验,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困惑。我在组织学习交流平台时,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本95页写下两三个自己学习语文时经常用的方法,我要求学生用简介的语言把方法概括出来,学生直接进入到对自己的反思中。

有的学生会写下关于预习的方法,有的学生会写下认真写作业的方法,有的学生会写下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方法,每个同学都会反思自己经常使用的方法、整理自己的学习经验。

只有学生条理地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交流起来才会顺畅。惯常的做法是:学生先读“交流平台”里的内容,然后进行发言。学生发现时,说的内容就是从课本上搬出的东西,没有学生意思,说的同学提不起精神,听得听的同学也不专注。

但是,学生先写下各自的方法和经验,再进行交流,同学们就对别人的学习方法很好奇,当人家在说的时候,自己就会认真地听,想从别人身上学习一点自己不会的东西,比如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找关键词,在语句旁边整理思路,关注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用“五步阅读法”读文章,每天课外阅读2小时,有时读文章加小标题。

这两个同学写出的就是我在平时的学习中教给的,他们能写出这些方法,说明是自己会用,还体会到了效果,倾听这两个同学分享的同学很认真,他们彼此之间在用相同的方法,分享和倾听之间就建立了联系。

第一步的“先写后分享”做完之后,我请大家阅读课本上的内容,看书上总结的是什么方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大家一边阅读一边画线,并进行批注。这个任务既能锻炼学生读得速度,也能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还无形中把书上的方法和自己总结的方法比较,来应证自己方法的正确性。大家概括出:阅读课外名著、思考批注、自主修改习作、勤查勤问。

第三步是经验联结。学生概括出四种方法了,就以为学完了,我说:这些好方法大家平时都用,可是总有一两个方法会特别用经验,请大家就最常用的方法,写一次的使用经历,用一段话来介绍。在学生完成第一环节任务的基础上,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大家毫不含糊地写了起来。冯同学就“思考批注”是这样写的:

我在读《爱丽丝漫游奇境》时,遇到一些有体会的语段,就会批注下来。老师在阅读交流课上提问时,我就翻开书,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就一目了然了。

学生把课本上的好方法和自己学习中的独有经验联结起来,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也会对一种方法的认知进行深化,以后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更好地学习。

二、成语意思的理解的学习要升级。

本次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是关于成语字意理解,我对这部分的学习进行了升级,使这些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六个成语中的字有五个是在本单元的文言文遇到的,我先让大家凭借已有的记忆把知道的意思写下来,再翻开课文找到这些字所在的语句,结合注释把原文的字意进行理解。

“虽与之俱学”中的“俱”是“全、都”;“弗若之矣”中的“弗”是“不的意思”;“非然也”中的“然”是“这样”,“及其日中”的“及”是“到”;“则如探汤”中的“汤”是“热水”,把课文中的这些字意弄清楚后,词句段运用中的“俱、弗、然、及、汤”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

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我还让同学们从六个成语中选择两个进行写话,来升级大家对成语意思的理解,能达到会用的程度。

三、结合原文领会引用名言的作用

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引用名言说明道理的。理解其中的用处要回到原文中,我要求同学们翻到《为人民服务》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相关段落,找到其中能体会中心意思的语句,并体会名言和中心句的联系。

学生找到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和“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大家通过反复体会引用名言可以使要表达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更能感染读者。

语文园地的学习重在总结个人的学习经验,在总结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才能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作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笔头的书写要胜于口头的表达的,书写有助于整理思路,深化思考,有利于遣词造句,还能让思考看得见。书写是一种课堂学习的重要思维工具。

这里是:云顶语文教与学,您是怎样设计《语文园地》教学的呢!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