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cpa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师理论)

导语:注会CPA备考01-会计基本理论02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所进行的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所有者权益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五项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的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的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二、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是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可变现净值 = 预计售价 - 预计加工成本 - 预计销售税费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三、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

(一)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该等式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利润 = 收入 - 费用

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确定一定期间的盈利水平,确定实现利润的过程。

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第四节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一、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单元。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六大类。每一类会计科目可按一定标准再分为若干个具体的科目。

(1)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长短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合同结算”“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库存股”“其他综合收益”“专项储备”“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

(5)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研发支出”“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履约成本”等科目。

(6)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费用等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其中,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反映费用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分为总会计科目和明细会计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

(一)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

1.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损益类账户主要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1)在借贷记账法下,收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2)在借贷记账法下,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本期费用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记账规则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登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1)应借应贷方向;(2)相互对应的会计科目;(3)金额三个要素构成。

借:银行存款                    113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