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柳河风景区(柳河东的由来)

导语:走进柳河东的世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刚开始接触这首诗的时候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开始读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感觉。可能因为当时年纪太小也不懂这首诗歌背后究竟蕴含了怎么样的思想。后来长大之后,再读这首诗歌,我就会莫名的感到难受,一种伤感的情绪总会莫名的涌现。于是,我想要了解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才会写出如此冷寂的诗歌。我想要走进这位给我一种忧伤情感的人的世界——柳宗元。我想要知道,他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孤寂的情感?他是天生的抑郁质的人吗?还是经历过什么?

走进他的世界,我发现原来他的诗歌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给人一种清幽孤寂、幽情哀怨的。在永贞革命失败之前的柳宗元,可谓是少年得志,天之骄子。不似韩愈等人,柳宗元刚刚参加科举考试就中了进士,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前,一日看尽长安花。”初入朝堂,柳宗元是初生的牛犊,但是柳宗元的才能还是让当权者注意到了,进士及第的后三年,柳宗元就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26岁,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榜,官阶从九品以上,三年后,就被任命蓝天蔚,官阶正六品。此时的柳宗元,并未遭到什么太大的挫折,这对柳宗元来说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柳宗元的命运转折点便是这永安革命。在官场的这几年里,柳宗元怎会不知道这官场的黑暗,柳宗元想要通过这次的革新改变当前腐败黑暗的现状。但是革新的阻力却是柳宗元远远也没法想象的,柳宗元明白的是革新是会有阻力,譬如商鞅改革,遇到的阻力也是巨大的,或许,柳宗元也想要放手一搏吧!成王败寇,革新也是这个类似的道理,若是革新胜利了,便能够改变当下的现状;若是败了,柳宗元将要面对的是当权者的质疑与惩罚。这是柳宗元是柳宗元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考验,但是命运似乎总是爱跟人开玩笑。亦如李清照的人生,是一道抛物线,柳宗元的人生也是抛物线。永贞革命败了,所有相关联的人都受到了牵连,柳宗元当然也不例外。

永贞革命失败后,刚开始的时候,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被贬为永州司马。官场的不得志,本就将柳宗元从一个天子骄子的位子上面狠狠地摔落,这时他心理的落差该是如何的呢?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是波浪式的起伏,那么人生当中所遭遇的挫折或许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是一条抛物线,那么他的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跌落点,对于这个人来说,伤害是巨大的。柳宗元无疑是第二种人,抛物线式的人生。抛开文学上的角度上来讲,他的后半生是不幸的。官场失意,母亲妻子相继去世。生活和事业的双重打击,将柳宗元伤得遍体鳞伤。

他的诗风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改变。说来也是可笑的,在柳宗元得意之际,他的诗歌并不出名,但是在他失意之后的诗歌,却受到后世的好评。蔡绦在《西清诗话》称:“柳子厚诗雄浑简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谢。”大概就是说柳宗元的诗歌简淡而兼幽深、温醇不失孤峭。对于柳宗元早期的诗歌我也并不是很了解,反而他的之后的山水诗歌,却是我们所熟知的。

在被贬谪的期间,柳宗元并不是想要让自己一直沉陷于伤感的情怀。他也会去游山玩水,看遍永州的景色,他或许是想要通过周围的优美景致,来开阔自己的心情。他的诗风在这个时候也和陶渊明的诗歌有些近似,但是却蕴藏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给我们描绘的画面是宁静淡远的,但是在这宁静之中却透露出几分的孤寂,让人心情陡然落寞。这就是柳诗与陶诗最大的不同。陶诗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却无伤感,如《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仅仅凭感觉,便能够看出陶诗的一种宁静的气息还带着一种平淡的快乐。

柳宗元的后半生实在是太累了,想要摆脱官场上给自己带来的失意之感,却在不经意之间展露出自己的伤感。他是一代文豪,却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着常人的局限。后半生磨难与挫折的接踵而来,让柳宗元一下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柳宗元的生命终究是要逝去的,他的身影也留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柳宗元,柳子厚,柳河东,柳柳州,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不管是哪一个称呼都是他,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诗人,一个长眠于历史画卷当中的人却永远也会被人们所铭记。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