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潮间带有什么作用(潮间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导语:趣味十足的潮间带

大海的涨潮和落潮造就了潮间带。潮间带是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到潮水退至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生物需要面对这里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

从上到下看

海水涨潮几乎淹没不到的地带是潮上带,潮上带以下是潮间带,再向下就是潮下带。潮上带只会在高了期被海水淹没,这里的生物耐受力很强。潮间带每天被海水淹没两次,通常比较湿润,足够让很多滨海生物存活。潮下带平时会被海水覆盖,只有在大潮落潮时会短时间露出水面,大多数近海生物生活在这里。

潮涨潮落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周期性运动,一般每天会涨落两次。潮间带生物的活动深受潮汐的影响:涨潮时,它们会藏到沙滩或岩石下,或者附着在石头上,等待一波波浪潮消退;退潮后,沙滩上会留下一层层沙浪,低洼处会有积水,小鱼、海蛎、水母、海藻等未及时跟随潮水返回大海的生物被留在沙滩上,吸引海鸟前来就餐,躲过这次涨潮的生物也会钻出来。

艰苦的环境

生活在潮间带的生物需要面对多种困境。海浪的冲击要求它们必须快速找到藏身之所,否则就会被海水冲走或吞没;潮水的退去需要它们能够应对日晒、干燥和缺氧的环境;岸边和水下的多种捕食者更随时对它们虎视眈眈。

各出奇招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生活在潮间带的生物练就了多种生存技能,在潮间带上各显神通。藤壶不会游泳,也不会爬行,但它们每次蜕皮都能分泌出黏性强大的胶状物,让自己稳固地附着在礁石上。在涨潮时,藤壶还可以把自己封闭在壳里。弹涂鱼用胸鳍和尾柄在海滩上爬行、跳跃,皮肤和尾巴都是它们辅助呼吸的器官。

潮间带上的生物

潮间带被海水淹没的时间比潮下带少,比潮上带多,我们在这里很容易发现一些有趣的小家伙。它们大多已经适应了潮涨潮落,能同时生活在水里和退潮后被暴露的海岸上。

贻贝喜欢藏身在潮间带的岩石下。为了安全,它们在早期就懂得用足丝将自己牢牢固定在岩石上。

角叉菜整体呈紫红色,触感类似软骨,韧性十足。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从无氧环境到有氧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星多数时候喜欢趴在海底,伺机捕猎一些小鱼和无脊椎动物。

退潮后,蛎鹬会在 淤泥或沙中搜索软体动 物、甲壳类和蠕虫。

藤壶看起来与软体动物很相似,但实际上是一种有着石灰质外壳的节肢动物。

滨蟹即使离 开海水也能生活 很长时间。

招潮蟹挥舞着自己颜色鲜艳的“大钳子”,等潮水退去就在淤泥里左翻翻,右找找,寻找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

玉螺需要通过前足锄沙来帮助自己爬行,因此常常在沙滩上留下爬行过的痕迹。人们经常通过它们留下的“足迹”轻而易举地找到它们。

沙蟹喜欢在潮间带打洞生活。它们的洞穴呈螺旋状,一般比较深。但是,沙蟹的洞穴很容易被发现,这是因为它们有筑巢习惯——在洞口堆积高高的沙塔。

斧蛤的身体小小的,是 非常活泼的小家伙,最喜欢 跟着潮水在海滩上来来去 去,会在每一次涨潮前重新 寻找合适的地方钻穴。

幽灵虾的外形十分美丽。它们的身体晶莹剔透,内脏清晰可见,这种透明色使它们不太容易被发现。

END

本期内容节选自青岛出版社《海洋生物图鉴》。

1.为生命发声,拯救海洋中的精灵

2.母亲节丨海洋里的它们也值得被给予敬意

3.海洋小问答

4.海中趣谈

5.这4种鱼,有点意思

6.这些美食 与海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海洋探秘编辑部所有,若需转载、修改原文,请后台联系“探秘君”修改权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