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心理学知识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心理学提高记忆的方法)

导语:学会心里学原理,快速提升记忆力

《心里学与生活》作者: [美]格里格,津巴多

​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心理学中的学习领域,了解了心理学定义的学习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学习有什么不同,以及如何通过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结论,来促进我们更好地完成学习等内容。

那么,在接下来的这一节中,我们将从学习领域出发,更进一步,进入记忆的细分领域,来看看,人类记忆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又可以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增强记忆力?这些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记忆的过程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记忆有哪些类型,心理学中又是如何解释记忆的。

记忆有很多种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根据记忆对象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前者是对事实的记忆,后者则是对如何运用技能的记忆。再比如,根据意识参与与否的标准,还可以把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那么,在纷繁复杂的分类之下,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对记忆的本质进行一次清晰的解释和说明呢?

在心理学界,有一群学者就在进行着这样的工作,他们就是认知心理学家。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专门研究人的认知、学习和记忆的。

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类的记忆,当作信息加工的一种类型来进行研究。也就是说,记忆是对一系列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编码、储存和提取。无论是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陈述性记忆还是程序性记忆,都逃不脱这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编码是指信息的最初加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浅层的加工,在记忆中形成一种表征,进入我们的记忆系统。

存储,指的是第一步的编码材料,在进入大脑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持。提取,则是指被存储的信息,在之后的某个时间点,重新恢复、调取出来。

那么,对于这个记忆过程,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编码产生了信息表征,存储是把它保存到我们需要的时候,而提取就是把这些信息调取出来。

这个过程,和我们熟悉的电脑的运作流程,非常的相似。电脑处理程序,也是经历着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只不过,电脑操作的发起者是CPU芯片,而我们人体处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大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好了,了解了记忆的过程,我们就可以讨论下一个关键的问题:记忆力的好坏,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或者说,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增强记忆力?

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得出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为著名、也最有实用意义的,要属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提出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理论影响了后世无数人的记忆和学习方法。

艾宾浩斯开展的研究,是针对记忆这个大主题的。但是他不是从正面去剖析记忆如何形成和保持,而是另辟蹊径,从记忆的反面,也就是从遗忘出发,研究人脑是如何遗忘掉一件事情、一条信息的。

比如,我们学习了一组新单词,学完之后,第二天我们忘了多少,第三天又忘了多少?到什么时候,我们会“忘光”呢?艾宾浩斯认为,这里面可能藏着某种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于是,艾宾浩斯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性实验。他自己亲身投入,选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复述自己不懂的字母序列,也就是背单词。一个一个地读,再不断地重复,直到记住了这些单词。之后,每隔一天,艾宾浩斯重新测试一遍自己对这些单词的记忆,记录下自己记住的百分比。

最后,他发现,在学完第一天,记住的内容占50-60%,第二天变成40%,第三天只剩30%,整个趋势是逐渐下降的,忘的东西越来越多。

不过,到了第5-10天之后,再进行测试,艾宾浩斯发现,他记住的内容占比,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成绩不再下降了,直到第20天、30天,记住的内容仍然和第10天、15天差不多。

根据这样的观察结果,艾宾浩斯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人脑对信息的遗忘,并不是一条平滑匀速的曲线,我们的遗忘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急到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遗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脑的一个本能,它会迅速地忘记新注入的信息。只是,这种遗忘有着它的规律,学完新内容之后的短时间,是记忆遗忘的高峰期,这就要求我们,温故而知新,而且要趁热打铁,在学完新知识、记完新单词之后,尽快地安排复习,以此来抵抗记忆的遗忘。

现在,我们市面上可以看到的许多学习方法、学习辅导仪器和软件中,都可以看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的应用。我们在安排自己和孩子的学习时,也可以恰当地利用这一原理,帮助自己战胜遗忘、提升记忆力。

增强记忆力的其他小技巧

那么,除了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力呢?

答案是:有的。

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提高记忆的方法,它们也被称为 “记忆术”。

“记忆术”,在西方历史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开始,就有人声称自己掌握了这门魔法般的技术,他们号称过目不忘、可以一目十行,并以此获取了大量的知识、成为学者或是演说家。

这些记忆术背后的原理,无外乎两种基本方法:“地点法”和“桩-词法”。

我们先来看地点法。地电法指的是把自己要记住的内容,和自己熟悉的某种地点的序列关联起来。

比如,你要记住一个购物清单,里面列了十几、二十种要购买的商品,一个简单的记忆技巧就是,把这些条目和一条你熟悉的路线对应起来,比如上学、上班常走的一条必经之路,路上会遇到车站、公园、商店、停车场,每个地方对应着一件清单上的商品。在心里默念几遍,假设自己在走这条路,一路上看到了这些商品,让一切了然于胸。

之后,在实际购物的时候,闭上眼回想这条路,就能一一找到自己要买的东西了。

好,那说完了地点法,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记忆术:“桩-词法”。这里的“桩”是树桩的桩,“词”是词语的词。

顾名思义,这种记忆术就是把要记忆的词语,和一个固定的像树桩一样的物品,结合到一起。所以,这种记忆方法和地点法的原理类似,也是把要记住的内容,和一系列的已经记住的线索联系到一起,只不过这些线索不局限于地点,而是可以由任意的事物来担任,只要自己的大脑能够在这些事物之间找到某种关联性,方便自己快速地调取出这组信息就可以。

比如,在记忆一组陌生的人名时,把每个人名字里的关键字,和某个谐音的常见物品结合起来,名字里有“伟”的想象成一棵芦苇,名字里有“芳”“艳”这样的字眼,则把它想象成一朵花。这样,在下次遇到对方时,脑海里就会首先浮现出芦苇或花的形象来,进而再转换成特定的名字。

不过,对于这两种方法,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纸上谈兵、说得容易。的确,这些记忆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会显得更复杂一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通和调整。

任何一项技能,想要达到杰出的水平都需要练习,记忆也不例外。想要熟练掌握记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得游刃有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才也可能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记忆大师”。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