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2023高考必备经典作文|金题预测——“印记”

一、题目导入

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它蕴藏在“梅兰竹菊”的风骨中,散发在“笔墨纸砚”的底蕴里,镌刻在“万里长城”的脊梁上,腾飞在“天问一号”的梦想中……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国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国印记”的载体。在你的心中,哪一种物品承载着独特的“中国印记”呢?请围绕“中国印记”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二、考题解析

本题要求十分明确,考生须将“中国印记”聚焦到一种特定的物品上,并解释择其代表“中国印记”的原因。因此,如何选好物品是写出佳作的关键。选取之物可以小到一张纸也能大到国之重器,但无论如何要体现出其中含有的中华文化积淀。此类题目易流于表面,考生要有一定文化底蕴,向深处挖掘。

三、立意角度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传承着中国人孜孜不倦的科技探索精神

2、君子佩玉,玉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所有美好品质

四、标卷范文

(一)

《梅,我心中得中国印记》

胸中有气魄,心中怀气韵。近年来,中国不断更新发展,面对日趋变化的中国科技成果,中华文化则显得源远流长,但纵使时间之旅漫长也不能泯灭,那镌刻于心的“中国印记”。

梅,不是绽得最艳丽的,不是香得最久远的,却是开得最独特的。我喜爱梅,喜爱它“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像山茶花,开得漫山遍野;不像牡丹花,开得妖艳芬芳。它就是它,在寒冬腊月的雪被上,默默地,悄悄地,为银装素裹的大地绣上些亮眼的点缀。校园里有一棵小小的梅花树,在百花齐放的季节里,唯独它还未含苞待放。到了冬天,雪花落在窗边,这时梅花才崭露头角,露出积蓄一年的微笑。它点缀枝头,像水墨的渲染,红的那样可爱,像一团小小的光晕,又像蜡笔的浓妆重彩。在单调的白色中,这点白中红显得那样热烈,仿佛向大地宣告冬天的到来。我神游着,恍惚间与一名女孩擦肩而过,我急切地回头,想要用眼睛记下她,记住她,而那里,只剩下了朵朵娇艳欲滴的腊梅花。

梅,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赞。梅位列“梅兰竹菊”这四君子中,又长居“松竹梅”这岁寒三友之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曾吟唱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方可见梅的风骨,自古文人时期就尽数涌现。又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仿佛在这字里行间就已经嗅到了梅的暗香,惹人喜爱。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人用一辈子去守护的意韵。梅,开在寒冬,蓄在盛夏,收敛含蓄,藏而不露。歌咏梅是有原因的,梅象征着人,一个真正的人。在别人骄傲放纵时自己仍谦虚收敛;在别人放松警惕时,自己默默绽放。他不需要别人的吹捧,不需要别人的欣赏,这是一种气度,一种自信,一种文化的象征。

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梅,只是其中的凤毛麟角,却是中国印记中独特的、不一样的一种定义。啊,梅,孤傲的不惧严寒的梅,你是我心中最独特的中国印记……

名师点评:文章选择了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梅”,将梅与山茶、牡丹比较,突出梅花的孤傲高洁之姿,将其品格从一个人上升至整个民族角度。最后一段更是直接表达作者择其为“中国印记”的直接缘由。

(二)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地揣度,汗水浸湿了手心。没有办法,轻轻拿起,揣在布袋中,我走向了那座皇城。

红墙黄瓦,是极有力量与厚实的象征。是怎样的一个机遇得以让京剧在这里产生,又在这里发扬下去?徽班进京的那一刻便奠定了它的位置——好像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对它爱不释手。此刻我拥有了一些底气。拿出布袋中的凤冠,轻轻放在皇城脚下,两者竟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是《贵妃醉酒》那华丽的贵妃所佩戴的——亮蓝色的银片大朵地“绽放”在凤冠之上,在阳光的反射下,竟有些炫目到刺眼。

几粒红色的绒球悄悄团在其中,却又是那么容易被人发现——同背后的红墙衬在一起,竟显得相得益彰。我脑海中霎时浮现出这么一幅景象:贵妃卧倒在舞台上,手中的酒杯滑出少许液体。她眼中含笑,身后却是整个华丽的大唐盛世……我想,这确实就是中国印记,一个有风韵的、华丽的、却又厚重的中国印记。它承载着的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历史,它们至今仍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如同新鲜血液,迸发着生机。红墙下,我又因这凤冠忆起了另一段历史……

一个支离破碎的凤冠映入眼帘。

日本侵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粉饰太平,妄图利用梅兰芳为他们服务。可他们也是人,终究喜欢美好事物的——正如这京戏。消息很快传到他耳中。梅兰芳特意蓄起胡须,决议不给日本人演出。他严肃地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任由他们了。”可事情发展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完美,日本人找到了他的住宅,在门口徘徊,准备冲进去硬要他唱。这般豺狼虎豹,恶鬼当道!梅兰芳气急败坏,举起他最喜爱的凤冠就往地上摔!华丽的凤冠一下就被摔成了一滩烂泥,几粒珠子滚落到院内的各个角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凤冠是再也带不到头上了……他转身,落下了一行清泪。

他的眼神是那样温婉柔和,却不失坚定和勇气。清嗓一鸣,梨花带雨,诉说了一个时代的哀愁;水袖轻扬,莞尔一笑,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直至今天,人们仍无法忘记,在老北京的梨园戏台之上,有一个七尺男儿,借青衣之口,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就是中国的风骨!

试想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那段惨痛的漫漫长河中,坚守着自己的这份骨气?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似是那李香君血染了桃花扇,凤冠上的红更显艳丽,灼烧人眼。

只是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就有着那些英勇的人们奋勇杀敌——不论是近代还是古代,是我曾经听过的抑或是在戏台子上看见的,无一不透露着那风骨。那属于中国的骨气。

夕阳西下。我将凤冠戴于头上,在皇城下走着。凤冠点着余晖,在红墙的映衬下更显夺目。虽感光阴流转,唯一不变的却是心中那份愈加坚定的,对于中国的理解——它是华丽的,是绚烂的,是承载着无数历史的,又是极其富有风骨的。

再次见到同它相似的凤冠是于外国的一家博物馆。我只是凝视着它,却顿感心中有一股暖流升起,眼眶竟有些湿润。不知怎么的,有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呐喊着:这就是中国印记……

名师点评:文章以“凤冠 ” 为线索, 将其与京剧、《贵妃醉酒》、梅兰芳联系到一起。作者回望历史,一顶凤冠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从辉煌到没落再到奋起的整个历程,使人读来心绪翻涌,感人甚深。文章写得很有深度,也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啦,有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给老师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