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2022高考押题Ⅰ名校模考“人物评论”主题《大智慧和小聪明》,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押题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主页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十二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在课本中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张良、范增、蔺相如、廉颇、苏武等,也认识了不少文学人物,如曹操、周瑜、林冲、鲁智深、王熙凤、杜十娘、祥林嫂、孔乙己等,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物,如奥楚蔑洛夫、保尔·柯察金、于勒、玛蒂尔德、别里科夫等,无论真实的还虚构的,都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请你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任意选取两个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副标题为“_____与_____之比较”的人物评论。横线上需填写的是你选取的人物的名字。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场优秀范文】

大智慧和小聪明——张良与范增之比较人物评论

世人皆以为,张良和范增,均为腹有良谋,胸怀韬略的智者,但我独以为:范增所谓的智慧,只能是小聪明;而张良之智,堪为大智慧。

范增之智,其实是小聪明;而张良之智,堪称大智慧。

范增不能像诸葛亮一样,隆中一对,茅庐未出而三分天下,使项羽拳拳服膺其雄才伟略。而是仅凭小聪明,用虚妄的望气之说,激怒项羽,身为谋士,不重人谋重鬼神,难怪项王会轻信刘邦卑辞巧语而改变主意。他的小聪明,还体现在自作主张。鸿门宴上,在项王默然不应时,他私自授意项庄刺杀刘邦。这和矫诏有何区别?令出私门,乾纲独断,以亚父身份,视君王为傀儡,不仅不智,而且是愚而自用。

张良披肝沥胆,不离不弃,但生性多疑的刘邦,惊疑问道:“君安与项伯有故?”若换做是范增,定会拂袖而去,或是大呼“信而见疑”。但张良不愠不怒,而是耐心解释,打消其疑虑。张良之智,在于深谙君王心理,知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朝乾夕惕,隐忍宽宏,最终赢得了君王的信任。

张良的智慧还在于随机应变,而放增拙于应变。

鸿门宴上,险象环生,张良“猝然临之而不惊”,他私召樊哙;在刘邦独自脱身后,只身虎穴,且能顾全大局,巧妙周旋,便宜行事,足见其大智大勇。而项庄舞剑,项伯翼蔽,范增竟如黔驴技穷,无计可施。其拙于应变,何谈大智?

因此,两人虽然都是各自阵营的智囊,但一个能为君王言听计从,视为股肱,成就大业;一个壮志难酬。这里面,固然有项羽和刘邦器度、谋略的高下之别,但和两位谋士的智慧、器度不无关系。我们虽然不是张良、范增一样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们对于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谋事大有裨益。

古人说,“大巧若拙”。今人刘震云也说,“聪明人做老实事”。是的,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不逞小聪明。

大智慧的人,他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像张良一样努力试着去改变、应变。从不心存侥幸,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他们从不因为一时失利,就像范增一样,怒气而怼,撂挑子,而是冷静思考。他们懂得审视自我,审视他人,因势利导。从来不会像范增一样,孤高自许,只能处于C位,只有自己“是高山而非溪流,是人杰而非草芥”,别人都是“竖子”、鼠辈,最终自己孤立自己,使自己与周围的世界绝缘,不屑于与他人同框,也与成功失之交臂。

臧否人物快意事,鉴古知今后世师。

“照我思索,能认识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沈从文)。但愿我们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从中汲取智慧,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