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弥勒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大肚弥勒笑佛寓意)

导语:你知道大肚弥勒佛为什么总是笑口常开么?

无论天南海北,在香火旺盛的寺院中,总能看到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颜开、手携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萨,他就是弥勒佛。他在笑什么?为什么笑?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甚至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针对弥勒佛肚大过人、笑容满面这两个特点大做文章。

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有一副寓意深远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把弥勒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妙的是作者巧借弥勒佛之像来针砭“天下难容之事”,嘲讽“世间可笑之人”,可谓用心良苦。

而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笑嘻嘻的布袋和尚“大肚弥勒佛”历史上却实有其人。他是五代后梁时一位名叫契此的游方僧人,又号“长汀子布袋师”。

据《宋高僧传》卷二十一、《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五载,他是浙江奉化人,容貌古怪,长得矮胖,肚子奇大,常用竹杆挑着一个大布袋,面带笑容,四处化缘,他见物即乞,语无伦次,随地寝卧,如颠似痴。

他善知天文、阴阳,天要下雨时,就穿湿布鞋;亢旱时,便着根木屐,人们都以此作为天气的征兆。他还能预知吉凶,为人驱邪避祸。他曾作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这首歌阐述的即是禅宗“即心是佛”的道理。

契此疯颠的行为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因而名噪一时。他的圆寂也颇为奇特,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契此来到奉化岳林寺东廓,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逝。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和尚竟然是弥勒佛的化身。

人们把他的肉身葬于岳林寺西二里,并取名为“弥勒庵”。于是人们便照他的模样塑成“弥勒菩萨”,他的布袋自然也与他是形影不离。塑像放在天王殿中,受人膜拜。这位布袋和尚在宋朝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被宋哲宗赐号为“定应大师”,千年以来一直香火不断。《西游记》里面的弥勒佛,即是根据这位布袋和尚的形象。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