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初中难背诵的文言文排名(初中语文难背的文言文)

导语:初中最难背的文言文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吗?

先扯些闲话。

这段时间,孩子每天都要去“中考体育突击班”训练一个半小时,二十次的课只剩下三次了。突击训练有效果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说有,是针对那些身体素质之前比较好的;说没有,是针对那些身体素质之前比较差的。跟教练聊,他的意思是,所有的体育项目,都首先取决于体能。所以,每天都得练体能,而体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技巧类的项目,反而是最容易的。

差不多二十天的突击训练下来,垫排球从每次5个增长到25个以上,达到满分标准;立定跳远从1.7米增长到1.9米以上,达到满分标准;掷实心球从4米增长到6.7米,满分标准是7.2米,要扣2分。训练前就达标的项目是800米跑和BMI指标。还有三次课,不知道掷实心球最终能不能达标。

根据场下观察,我得出的结论是,平时体能较差的孩子,务必把体育项目提前到初一,否则新初三暑假再来临时突击,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偏肥胖的孩子。超重的后果是(本人所在省,孩子体重超重较多),BMI指标不合格,要扣分;长跑心脏负荷大,难达标,要扣分;立定跳远难达标,要扣分。容易得分的项目是掷实心球和垫排球。

言归正传。

最近一个星期,孩子在背诸葛亮的“出师表”。九年级课本里的篇目,自然是“前出师表”。这篇文章孩子前前后后都背了四五天,跑我这边来抱怨也不只一次。每次都说,这篇文章写得怎么这么拗口,话不好好说,你看人家“曹刿论战”写得多平实,好背。我只是笑,听着,也不评论。

来回了好几次,终于磕磕巴巴地背出来了,并不是百分百的那种,然后把书一盖,再也不肯多看一眼。九年级要背的文言文篇目,最难的可能就是这篇“出师表”了。我见课本上还有“陈涉世家”节选,让她去背,她却说课本没有要求背,就不必背,怎么说都没用。

网上有人说,高中最难背的文言文,第一要数“逍遥游”,第二要数“离骚”,第三要数“滕王阁序”。我查了一下,庄子“逍遥游”中的第一段“北冥有鱼”放到初中八下了,难道是因为整篇太难,所以先下放一小段给初中先适应一下?

还有人说,初中比较难背的就数“出师表”了。“出师表”为什么要背得人头秃?孩子说,主要是拗口,不顺溜。我自己读了几遍,感觉难是因为很多字都还给老师了,如果重新理顺一遍文义,大致就不那么难了。我倒感觉难度和“出师表”相仿的,大概要数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因为有很多生僻字,所以难。而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是因为他像在讲经,把一个道理顺过来、倒过去地反复阐述说明,一不小心就漏字了。如果要我选,我更愿意背“出师表”,而不愿意背“鱼我所欲也”。

小朋友们通常看到生僻字,心里就先打怵了,自然背出来的信心就打了折扣,这是感觉上的。如同三伏天炒菜,本来天就热,面对灶前炉火就觉得十分难耐,一刻也呆不下去。炒菜的温度真的高过农村三伏天下地双抢吗?显然不。所以说,“出师表”的难,仅仅是感觉上的难。

成年人看到生僻字,虽然也会打怵,但没有小朋友们那么怵。不就是查字典嘛,更何况现在都有注音版,就愈加简单了。成年人真正会怵的是平常字,就如同孟子“鱼我所欲也”这样的,总感觉有些字可有可无,另外一些字可这样可那样。这是最让人头秃的。因为文中的字似乎可更换,所以难以背出来,这种体验,我在背“湖心亭看雪”的时候,体会很深刻。

为了共情一下孩子背“出师表”的难,我特意先行解读一遍。花了好几天时间,我逐字逐句地读,到今天终于完工。读后的感觉就是,文章确实是有难度。难在哪里呢?我以为难在这是一份奏章,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信。一方面,诸葛亮是臣,后主刘禅是君,地位上的天差地别,使得诸葛亮说起话来不得不谨慎小心。另一方面,诸葛亮又是老臣,是辅佐先帝刘备的股肱大臣,对刘禅似又有一种父辈的谆谆劝导。

我们做家长的都知道,当孩子十四岁以后,父母对他们说话,就不得不小心翼翼了。这种小心背后,又有一种掏心掏肺,对方却不领情的感觉,而你作为家长,你还不能发脾气,更不能动手打人。所以,通篇言辞恳切,造句委婉。这么一来,不就显得晦涩了吗?孩子们现在都是站在刘禅的位置上,崽卖爷田不心疼,当然难以明白家长的一片心意。而我们家长,都是站在诸葛亮的位置上,自然对他亦臣亦父之心了然于胸。所以,我们家长觉得不难,孩子觉得难。如果你不信,请你试着和自家十四周岁到二十来岁的孩子讲讲道理,他(或她)如果不怼你,不噎你,这就是有几分刘禅的本事了。

读文言文多了,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小了,很多时候都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某个字。这大约就是“江湖跑到老,胆子跑到小”吧?我最受打击的一次就是前些天重读《战国策》选文,第一篇“苏秦以连横说秦”中这句“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其中的“百姓”有可能并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平民百姓”,原来上古时期,“百姓”确有“百官族姓”这个义项。我从小到大读书,简直闻所未闻。这种感觉,大约像极了很多坚信佩洛西不会窜访台湾,坚信即使她窜访,我们也一定会给她颜色see see。但最终的结果,出乎了绝大部分人的意料。“百姓”就是这样的意料之外。

之前读“醉翁亭记”,我文中有21个“也”字,老师们如果有意,实在可以拿来做一次“也”字用法专题演练。这次读孔明的“出师表”,文中有23个“以”字,虽说用法不那么丰富,但完全可以来一次“以”字用法专题课堂。两堂专题课,也许就帮孩子们彻底解决了两个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