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水稻插秧的高产期是什么时候(水稻插秧的要求)

导语:插秧的季节到了,种植水稻时这样管理,后期产量,质量才有保证

文/乡土生活园艺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有非常大的栽种面积和较高的产量。水稻一般集中在南方地区种植,高温可加速其发育转变,提早抽穗;而较低的温度则可延缓发育转变,延迟抽穗,使生育期延长。

水稻分蘖发生的早迟和多少,除品种因素之外,还受田间的温度影响,当温度低于20摄氏度或高于37摄氏度时,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稻穗发育的最适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若低于19摄氏度时,可能会使水稻幼穗发育不良。

俗话说谷雨下秧,眼下,谷雨节气已过,大部分地区气温已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长江流域降雨也逐渐多起来,正是下秧或秧苗已处于返青,管理的好时节。

稻秧早期的管理,比较重要,我们除了要做好插秧时的工作,还要做好分蘖期的管理;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这是对中后期的长穗、结实期打基础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的充足,那么,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则是有保障的,反之则可能会造成减产、低质。那么,我们就来看下水稻前期,大田的管理工作有哪些。

插秧要求

1,适时插秧

水稻分蘖和根系早发,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插秧还关系到育秧的时间,不同的品种则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秧苗的苗龄在30天左右。而适宜插秧的条件,则要求在当地平均温度稳定在15摄氏度之上,且连续3天稻田水温也在15摄氏度之上时,即为插秧的最佳时机。在适插期内,我们要尽量早插秧。

2,适当苗龄

健壮的秧苗,我们可以从形态上分辨,即茎基宽扁,叶挺拔色绿,根系发达且白色,4片以上有分蘖,无病害为佳,且符合日历苗龄的天数。注意,健壮秧苗并不等于老秧,一些秧苗生长发育过快,很快形成老秧,若是插入大田,其营养生长和其他秧苗不一致,分蘖延迟且数量少,导致植株矮小,穗小,最终影响产量。所以,插秧时应尽量淘汰老秧。

3,合理密植

株型紧凑,叶片挺立开度小,茎秆粗壮的品种,栽插密度则相应大些;反之,株型松散,叶片披散开度大,茎秆细弱的品种,栽插密度则要小一些。

4,插秧方式

插秧方式可分为手动插秧、机械插秧,和抛秧。手动插秧,多采用株行距大致相等的方式进行。插秧时,每穴3-5株,尽量浅插,可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一般深度在2厘米左右,不宜超过3厘米;否则过深,地下温度低,通透性差,不易萌发分蘖。另外,还要注意把秧苗插直插匀,更不能使秧苗漂浮于水面上。

分蘖期的管理

促进水稻早分蘖,增多亩穗数,提高蘖的成穗率,是水稻分蘖期主要的管理措施。但分蘖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效分蘖当然是好的,但后期的无效分蘖,则是没必要的;无效分蘖不仅会消耗掉植株过多的养分,还会使田间下部群体大,通透性差郁闭不通,根系发育不良,和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后期还可能会出现倒伏现象。所以,我们要相应的控制后期的无效分蘖。

1),早施促蘖肥,一般水稻插入大田返青一周后施入,可亩施尿素15斤左右促蘖,使叶色迅速转黑,促进前期有效分蘖。可根据生长情况和田间肥力,隔10天左右,再重复施入一次。

追肥最好和中耕相结合,可以很好的把肥料混入土壤中,被作物利用。因为稻田的土壤结构与普通种植地不同,稻田最上面为灌溉层,紧接下面就是氧化层,若肥料施入后,尤其是铵态氮化肥施入后,不进行中耕把肥料混入土中的话,则很快会被氧化成硝态氮,最终的氮元素损失掉。所以,追肥后中耕,可以把肥料混入氧化层的下一层即还原层,就会被水稻根系吸收利用了,而且还可起到松土、除草、发根促分蘖的效果。

2),水稻插入大田,在返青后要把田间水放掉一部分,保持一个2厘米左右的浅水层,这是促使前期早分蘖发根的一个有效管理措施。因为水稻的分蘖和发根,是与所处的环境温度有关的,温度越高则分蘖发根越快,所以,水稻前期保持浅水层,可使分蘖节处有较高的温度,和氧气、光照,从而促进分蘖和发根。但浅水层并不等于干旱,此时一定要小水勤浇,不能受旱。

正如上面所说,分蘖并不是越多越好。后期的无效分蘖,则是一种消耗营养,影响稻田通透性的分蘖,一定要适时控制。当亩总茎数达到适宜的穗数时,即可排水晒田加速后期无效蘖的死亡;使养分集中供应给有效分蘖,提高有效蘖的成穗几率。

晒田时需要注意,低洼地,田间苗弱要适当的促有效蘖,推迟放水晒田的时间;反之,田间肥力高,苗势生长旺盛宜早晒田,而且要重晒,避免无效蘖的发生。

水稻在插秧和前期分蘖中的管理,还是比较重要的。也可以说,较好的前期管理,是为中后期的长穗期、结实期打基础的工作;只有基础打的好,才能实现总体较高的产量和质量。关于,长穗期和结实期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

好,更多无公害种植技术,请关注我们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讲解】专栏,我们会在里面随时更新最实用的种植技术、和经验。谢谢!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