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心经中的色和空怎么解释(心经色不异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这是哪位给出的呢,真该打手心!貌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有这类似的话,按照通行唐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版本,原文应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次序不同,所表达的法理以及行法,就完全不同了,何况给出的还不是原文句子,自造词语,“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什么叫不亦,根本就不通。如果这样学佛,看着都醉了!

认真用心点,还以《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非常有名的话来解读吧!有多种的角度,试举一二,抛砖引玉。

圆明手书心经

一、从次第上说,四句话表达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色不异空,是破色法。什么是色?就是佛法讲的地水火风空,以现代话就是包括一切有形无形与心相对的物质;空表示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不是什么都没有。凡夫外道执着事物都是实有的,存在的都是各种因素的组合,现代科学证明物质,想找最后的东西,中子,夸克什么的,找不到,一切皆空。

第二层次,空不异色,是破空法。色法是因缘所生,又进一层次,破小乘人的执空法执,离开色法也没有一个叫空的法存在。双向思维,突破大脑的单线思维。先从空看色法,再从色法看空法。

第三层次,色即是空,是立色法。再次提升,换另一角度来看,前面用否定的语式,现在用肯定的语式看色法,色空是一体的,不需要一个个分析到最后证明是空,当下即空,此对利根。

第四层次,空即是色,是立空法。不是色即是空就算了,再上升层次,回过来,空就在色中显,是要起作用的。

据说有位留美多年的博士学佛多年,突然有一天顿悟,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解释为女色,都是空的,什么也没有,洋洋洒洒写篇论文,真是顿误,不用看,我更醉了!

大宝相寺观自在菩萨

二、前面四个层次,可以再压缩分为两个层次,又是一个模式,前破后立。“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为文殊师利般若特色,以破为主,破色法,破烦恼,破妄想,破执著。它不说是,讲色空不异,不异即不二,色空不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普贤菩萨特色,以立为主,重在建设。破属于消极面,不是目的,更要积极地重建,中心源点正确,基础牢固,则所立皆正。

三、由对立而统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与空分开来看,此二是对立法,色空分为二个,用不异连接色空,虽说色空不二,个中有微细差别。也可以说,色为相法,空为体性,色空不异,性相不二。

把色空分开来讲,从判教来讲属于方便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则色空相即,色空一体,已经进入终教实教,即是真实法,是为一切真理。

然而,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一乘圆教来看,它只是起步,还没有终结,下面还有顿教,诸色皆性,唯辩真性,不说法相,一切万法即是自心,一切万法唯是真如,一念不生即名为佛。

再进一层,空性遍摄一切,无有遗漏;色随空性遍一切处,相即相入,融通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性相圆融,缘起无碍;周遍含融,重重无尽。

千说万说,色空也好,性相也罢,这中间都少不了一个心字,般若波罗蜜心经,心为核心,心为至要,是心在起作用。君不见《心经》开头便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演员孙俪手书心经

引用《心经》,当作整体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四句是为一篇提要,只讲到色法,须知后面还有八个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才是重头戏,因为译文简略不重复套式,都把它忽略了。

受、想、行、识,哪一个不是心,包括色,包括空!套用一下心经模式,就是: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真够繁琐的,慢慢进去玩吧,头别大,但一定不会象那博士,把色当成女色了!

般若波罗蜜,当下萨婆诃!(圆明)

王菲演唱心经

【国学解码——高大 深广 百科式 全方位 解码生命万法自媒体 行者的家园 幸福的伴侣!

国学正能量,解码向觉道!如是有缘,欢喜订、评、转~】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