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什么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诸葛亮去世前,阿斗提了一个问题,他冷汗直冒:原来你一直在装傻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什么话)

文|夜谈

编辑|古往奇事说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提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恍然大悟:原来你在装傻!

有一句俗话叫扶不起的阿斗,用以形容刘禅是个昏君。尤其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更觉得刘禅是一个无能之人,全靠诸葛亮才帮助他把蜀国保存了下来。然而,等到诸葛亮临终之前,刘禅托人向他问了一句话,瞬间把诸葛亮惊醒:原来你一直都在装傻!

刘禅到底向诸葛亮问了句什么话?

1、刘禅昏庸名场面:乐不思蜀、陛下何故先降

刘禅之所以被大家看作昏君,是历史和历史演义共同形成的印象。提到历史,我们就想到三国志当中,刘禅有一句出了名的“名言”,即他所谓的“此间乐,不思蜀”。

当时是蜀国已经灭亡了,他被司马家“请”到北方去。这司马昭故意逗刘禅,在宴请刘禅的时候故意放蜀国的音乐。此时不仅仅有刘禅在这里参加宴会,还有大量的蜀国旧臣一起参与。本来他们都是“亡国之臣”,此时听到故国音乐,顿时一个个悲从心起、掩面而泣。

然而,司马昭一看刘禅,发现刘禅还盯着翩翩起舞的歌女们入神,似乎根本就没有一点儿悲伤的心思。所以他专门问刘禅:你想不想蜀国啊?刘禅却告诉他:我在这里很快乐,并不想蜀国。

这话就成了刘禅一生最大的人生污点,也被世代人传为刘禅“乐不思蜀”的一个经典。

而三国演义又加剧了刘禅的这种昏君形象,因为三国演义当中的他总是很负面的。他的前期出场就特别的尴尬,当时刘备被曹军所包围,刘备自己逃了出去,刘禅却被人包围。赵云为了救刘禅冲了进去,带着刘禅在数十万大军当中冲杀出来。

气得刘备把孩子夺过来仍在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在这里刘禅扮演的是一个拖累。在三国演义当中刘禅投降后,姜维还说了一句名言,更是把刘禅给贬得没法说了——“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2、临终问计,刘禅一句话吓坏诸葛亮

更不用说,正史当中刘禅还坏过诸葛亮的大事。当时诸葛亮带军北伐曹操,由后方官员供应粮草。而这个时候刘禅听了身边人的话,居然让诸葛亮从前线不得不回来稳定后方,导致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失败。

所以,许多人都觉得:刘禅真的是个昏君,要不是诸葛亮扶持他,恐怕刘禅的蜀国早就被曹魏打没了。然而,等到诸葛亮临终前的时候,刘禅托人问他的一句话,却让诸葛亮惊出一身冷汗。

得知北伐的诸葛亮身体已经不太行了,刘禅特意托人前来抚慰诸葛亮,并且询问许多蜀国的国家大事。三国演义当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刘禅问了诸葛亮之后蜀国怎么走,还有诸葛亮建议用哪些人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都没有引起诸葛亮的警觉。因为他作为蜀国实际上的领导者,刘禅这个时候问这些问题,属于正常的后事安排。然而,这个时候刘禅却托人问诸葛亮:丞相去世后,你的子嗣们该怎么安排?

3、事出反常,老老实实问计的刘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夺权了

这个问题让诸葛亮惊出一身冷汗,因为理论上这个问题刘禅根本不需要问。一方面,若是单纯论诸葛亮后人的安生立命之道,这事儿显然是不用刘禅来操心的。诸葛亮做了那么久的丞相,他的子孙肯定有些财产,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

另一方面,若是要问对诸葛亮后代的优待,这个难道不应该是刘禅自己安排的吗?正常情况对于前丞相的后代,皇帝不都是大加封赏吗?这难道还需要诸葛亮教他?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刘禅这么问,诸葛亮想到了几个问题:

第一,刘禅想要知道如何与诸葛亮权力对接。之前虽然刘禅是蜀国的皇帝,但实际上一直都是诸葛亮当权,刘禅主要是当一个“人形印章”。现在诸葛亮终于死了,刘禅自然要准备接管蜀国的大权。那么,首先他就需要得到诸葛亮团队的认可。

虽然诸葛亮可能很快就死了,但是诸葛亮的旧部、诸葛亮的后人,依然实质上掌握着蜀国的大部分权力,刘禅必须要安安稳稳的把这些权力拿回来。那么,如何才能安稳的把权力拿回来呢?

最关键的就是要诸葛亮自己松口。如果诸葛亮不想放权的话,那么刘禅就得另想办法;如果诸葛亮自己松口,刘禅就可以以诸葛亮遗言的名义,轻而易举的把权力给夺回来。

第二,诸葛亮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刘禅也在对他进行试探。这像极了白帝城托孤,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4、卑微的诸葛亮:原来,你一直都在装傻

意思是如果刘禅实在是不堪重用,刘备认为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做皇帝。但是,刘备真的是这么想的吗?如果诸葛亮真的说:好,那我到时候看。估计刘备隐藏在背后的刀斧手,就得直接把诸葛亮给拖走了。

所以听了刘备的话后,诸葛亮是一边哭一边对刘备磕头,连称自己一定要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刘备的儿子刘禅的手腕,简直与他的父亲一模一样。于是诸葛亮严肃回答道: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这段话就说得相当的卑微了,主要包含三层意思:我啥都有了,陛下不必再给我子孙赏赐了;我没有贪污陛下的一分一毫;我至死对陛下都是忠心的!此时的诸葛亮俨然没有了“亚父”的风范,反而像极了一个卑微的臣子。

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直被刘禅给迷惑了,他并不是所谓的扶不起的阿斗,也不是所谓的昏庸之辈。这么多年了,刘禅一直在忍他,尤其是到了诸葛亮临终前,刘禅更是忍到了极致,表现得对诸葛亮也顺服到了极致。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诸葛亮还不知道进退,那么之后诸葛亮的家族只怕会遭到严重的报复。

5、是昏庸还是聪明?刘禅以自己的傻,换来家族的安全

其实,之所以把刘禅称作扶不起的阿斗,一方面是刘禅自己的“装”,另一方面也是把他的标准定的太高了。刘禅从少年到老年时代,他都一直在努力装傻。少年时期他父亲驾崩,他父亲最亲近的关羽、张飞也死了,他必须要仰仗诸葛亮来帮自己。

如果他表现得太有想法了,那么就可能触怒诸葛亮。到时候他不仅仅皇位很难保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可能会保不住。因为朝廷上下全部都是诸葛亮的人,所以他必须表现得“昏庸”点,这样才方便诸葛亮施展才华。

等到蜀国被灭掉之后,他被抓到了曹魏那边去,这个时候他又闹了一出“乐不思蜀”。许多人都认为这是阿斗不聪明,甚至认为阿斗没心没肺。但是,他都是亡国之君了,都被人家抓去看笑话了,这个时候伤心还有什么用呢?

这个时候表现得再聪明还有意义吗?这个时候他表现得聪明不仅仅没有意义,反而还会给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以及跟着自己干活的旧部招来杀身之祸。

他的蜀国旧臣们可以思念故国,因为他们也干不成什么事来;可是他这个蜀国国王不能表现得思念故国,因为他如果真的想要恢复蜀国的话,那么他可是可以让司马昭感到威胁的。

所以,看到群臣都因为蜀国的音乐而忧伤,他反而一个劲儿的盯着人家美女看,表现得像一个傻乎乎的昏君。大家也都这么说他、笑他,但是,这不正是他需要的吗?这个时候别人越耻笑他他才能越活下去,他的部下们也才能够长久的活下去。

6、守成之主:以自身的笑柄,避免了生灵涂炭

毕竟没有人会想杀一个笑柄。但这是别人所不能理解的,而在刘禅自己治国的时候,说他是一个英明君主或者中兴之主那是夸张了,但是说他是一个守成之主绝对没有问题。因为蜀国在他手上安全度过了近30年。

在之前诸葛亮掌控蜀国的11年里,蜀国这个小国几乎每年都要大规模的打仗,甚至还数次对强国曹魏发起了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导致蜀国实际上是穷兵黩武。等到了刘禅治理蜀国时,二三十年内蜀国没有发起大规模战事,蜀中老百姓都得以安稳活了二三十年。

这在整个历史来看都是很了不起的。刘禅没有建立什么伟大功勋,但是他也没有折腾老百姓,让老百姓在乱世当中,得以二三十年几乎不怎么经历战乱。尽管曹魏曾经对蜀国发起了一次大规模入侵,但是刘禅却配合自己的部下击溃了他们,没有费多大劲儿就恢复和平。

直到最后被曹魏突破了蜀国的天险,刘禅看到已经没办法挽回了,才不得不选择了投降。

这样的人算明君吗?这显然是算不上的;但是你说他是昏君、是个笨蛋,那就是完全错怪和污蔑了刘禅。放我们现在任何一个聪明人到蜀国去做皇帝,估计也不一定能够做得比他更加优秀。

只不过,刘禅同时期的牛人太多了。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让他的光芒不显眼,所以大家都觉得刘禅是个昏君。但是却不知,他正是因为“昏”,才得已安稳统治蜀国几十年,亡国了之后还能活到六十多岁,保住了刘备家族的血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诸葛亮去世前,阿斗提了一个问题,他冷汗直冒:原来你一直在装傻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