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

导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

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整体上远落后于黄河流域。但从魏晉南北朝开给,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发展速度加快。

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大致上经历了以下这样一个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江南农业得到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城。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业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产提高,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

(2)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时期:

(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扬州和益州成为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2)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

4.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使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