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天台方广寺建于哪个朝代(天台古方广寺)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浙江台州天台方广寺和石梁老照片(日本人于民国时期摄)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天台方广寺建于哪个朝代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天台方广寺建于哪个朝代(天台古方广寺)

天台山方广寺由国务院1983年发文列入汉族地区佛道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方广寺

相传为五百应真栖止处,五百罗汉之道场。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建石桥寺,宋绍熙四年(1193)重建,中有应真阁及妙音、响空、瞻风、伫真、许耒、先照诸亭。方广寺在谷中分上、中、下3寺。

上方广寺

金溪枕流,丛徨古木缭绕四周。内有藏经阁,贮雍正敕赐经文72函,分装18橱。题墨有阮元、钱大昕、朱伦瀚、孙衣言、陆润痒、俞樾等真迹,甚可贵。后因两次失火,殿宇荡然无存。

照片摄于民国时期

上方广寺七佛塔

上方广寺大殿

上方广寺大殿前廊

上方广寺大殿前廊月梁和牛腿雕刻精美。

中方广寺

即昙华亭所在,据石梁之右,最宜啜茗观瀑。昙华亭为贾似道祀其父制置使贾涉而建,后又塑已像,传佛茶杯底突现昙花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台州知府张联元,恶贾似道之为人,捣毁贾像。现存大雄宝殿气宇轩昂,风格异于天台诸寺,为亦亭亦寺之式建筑。

中方广寺及石梁

天台石梁风景区位于县城北石桥山中,距 天台 县城25公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景区面积6.5平方公里,风景奇特壮丽,触目皆景,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精华所在。

石梁飞瀑

石梁飞瀑并不比其它瀑布壮观,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出:首先它有一条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那微微拱起的梁面,像一条匍伏的巨蟒。 金溪 和 大兴 坑两条溪水,左右而来,汇合于此。溪涧岩石坎坷不平,水流随之层层折跌而下,每一次折跌,激起一阵雪白的水花,接着又往下折跌。这样经过4次折跌后,溪流终于在阵阵白浪之中流到了石梁附近,聚集成一个巨大的雪浪团,向石梁冲激过来。一部分被打回,而大多数则从梁底穿过,坠入几十丈深的幽谷之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石梁瀑布附近还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第一奇观”四字石刻、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石梁飞瀑”题刻,石梁腹部有郡守刘璈题的“前度又来”等。

昙华亭和石梁

方广寺前昙华亭,是南宋理宗时天台籍宰相贾似道初建。据说,亭子落成后,寺僧在供茶时,茶杯中出现昙花倏然即逝,于是就命名为“昙华亭”。游人可在此休息、品茶、观瀑,从昙华亭看瀑底游人如蚁。1972年毁于火,1980年重修。

下方广寺大门(今摄)

下方广寺

下方广寺又称古方广寺,居石梁之下,东晋昙猷曾在此结庐修道。竹树秀蔚,风景清幽,瀑声山色中,仰观石梁,如在天上。内有五百罗汉,设堂供养,。国务院列下方广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方广寺附近,摩崖石刻达30多处,如宋丁大荣所书“盖竹洞天”、明甘雨所书“飞梁悬瀑”、清康有为所书“石梁飞瀑”,均甚可贵。

下方广寺在石梁瀑布下侧,群山耸峙,茂林修竹,旧传为五百罗汉栖隐之处。据《天台山全志》所载,东晋昙猷尊者在此结茅为庵,故又称古方广寺。

下方广寺建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后毁于火,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重建。今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占地4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飞檐翘角,庄严宏伟,今更修缮一新。殿后罗汉堂,五百金身罗汉系清代木雕,雕工精致,容相各异,富有情趣。

下方广寺今航拍

寺前有古代石拱桥一座,块石垒砌,古朴大方,站在桥上,仰望石梁飞瀑,蓝天、白云、翠竹、红枫、寺观、铜亭、石梁瀑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引人留恋忘返。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浙江台州天台方广寺和石梁老照片(日本人于民国时期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