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刘邦和秦始皇年龄相差多少(刘邦与秦始皇)

导语:刘邦和秦始皇年龄相仿,刘邦是如何逆袭的?历史人物解读之刘邦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另一说公元前247年),和秦始皇年龄相仿,更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但刘邦只是出身一介布衣,那么刘邦是如何逆袭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的呢?

刘邦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在赵国国都邯郸,公元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13岁,公元前238年,嬴政平定了嫪毐叛乱,除掉权臣吕不韦,加冠亲政,当时才22岁。 秦始皇能够消灭六国,一统天下,靠的是秦国历代帝王,几百年的不懈努力,贾谊的《过秦论》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就是“奋六世之余烈”说的就是秦国一直弱小受欺,自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连出几代明君,发愤图强,虽商鞅被秦惠文王处死,但其变法始终没有被废除,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政四代明主胸怀大略,志在强秦,最终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

再看刘邦,刘邦的祖上虽然曾做过魏国丰公,但是到了刘邦父亲这一代已经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刘邦当时是沛县的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维护治安的派出所长。刘邦能够逆袭成功,作者以为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刘邦为人仗义,有号召力,人格魅力强大。

刘邦虽然一介布衣,家徒四壁,但是结交了不少好友,上至县里官员的曹参、萧何、夏侯婴等,下有底层的樊哙、卢绾等人。卢绾赌钱输了,刘邦还帐,自己家里本来不多的家产随便拿,为人仗义可见一斑。曹参、萧何平时对刘邦都颇为关照,能为刘邦负责的辖区减少徭役,关系也是相当的好。吕公家产殷实,但是对于一事无成的刘邦也能颇为喜欢,甚至不惜将刚到出嫁年龄的女儿吕雉嫁给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刘邦(更何况刘邦还有一相好曹氏),而吕雉也是毫无怨言,跟随刘邦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甚至在刘邦芒砀山起事后,吕雉受到牵连坐牢也未离开刘邦,由此可见刘邦的为人处事能力很强,在其所认识的各个阶层,各种脾气性格的人,穷人、富人、男人、女人、老人、年轻人皆能被其笼络到一起,到最后能把萧何、韩信、张良、陈平、曹参、灌婴等能人志士聚集到其麾下,为其所用,并轻松驾驭,可见其人格魅力之强大!

刘邦

二、机遇巧合,被推上历史舞台。

如果只是个人能力强大,但是没有机遇,能成就事业,但绝不会成就很大事业。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在沙丘平台逝世,秦二世胡亥联合赵高、李斯谋取帝位,胡亥残害手足,几乎杀死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排除异己,诛杀朝臣,宠信赵高,大修骊山陵墓、阿房宫,苛政暴政。而刘邦就是由于无法按时完成徭役任务,被逼在芒砀山起事,落草为寇,刘邦被时代推出来了,如果不是形势所逼,也许刘邦还是那个无所事事的刘邦。官逼民反,大泽乡起义爆发之后,全国各地起义不断,就此刘邦跟上了时代潮流,带上兄弟们开始了创业之路,走上了历史舞台。

刘邦

三、胸怀大志,目光长远,不为利所动,不为情所困。

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时就说道:“如果你只想当汉王,可以不用韩信,如果你想当天下的王,那只有韩信能帮你实现。”刘邦当即斋戒三日,设高坛,以最高礼仪拜韩信为大将军,可见其统一天下的目标早已有之。其实刘邦胸怀大志不是当汉王之后才有的,也不是在芒砀山起事之后才有的,在刘邦年轻的时候就有心做一番事业,当时他崇拜信陵君,便投奔信陵君,但信陵君已死,只能作罢,由此可见年轻的刘邦是有想法的。后来刘邦看好项家的实力,投奔项梁,借势项梁走上了快车道。在刘邦先入咸阳后,虽短暂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及时看清形势,撤出咸阳,保存实力,避免与项羽为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试想一普通人占领了皇宫,享受了荣华富贵,岂有拱手相让的,李自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长远的目光,势必会被眼前的金钱美女冲昏头脑。楚汉相争时,有一次刘邦溃败逃跑,在飞驰的马车上,刘邦不惜把自己的儿子踹下马车,如此之举,亦非常人所能做到。项羽拿刘太公、吕雉做人质,却左右不了刘邦,甚至在两军阵前,项羽以杀死刘太公要挟刘邦,刘邦亦不感情用事,相反倒是项羽感情用事,连续错失良机,不能成大事。

由此可见,刘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逆袭为一代开国皇帝,与其自身的能力、时代的推动和历史的选择无不相关。历史选择了刘邦,刘邦也成就了历史!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