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心思想(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读后感)

导语: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弟子公孙丑曾问他:“老师您擅长些什么呢?”孟子的回答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最富创造性的见解之一,它所代表的刚毅正大、勇担道义、自强不息的内涵,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对于浩然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意思是,浩然之气至为广大、无比刚健,倘若能妥善地培养,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培养浩然之气,就是要树立一种勇敢无畏的凛然正气。

浩然之气是一种大勇,不是鲁莽无知、毫无原则,也不是一心求胜、不问是非,而是刚毅果敢、临危不惧的凛然正气。在孟子眼中,能做到这种大勇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景春曾经问过孟子: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脾气,连诸侯都害怕;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孟子觉得大丈夫应该行天下正道,而这些纵横家不择手段、没有原则底线,“焉得为大丈夫”!

孟子提出了自己对大丈夫的标准:大丈夫应该心怀仁德,践行礼义,志在天下。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时,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并能不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后来,这些话成为有志者律身的名言。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要符合道义,也是勇担道义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假如没有道义的支持,一个人的气质自然会衰败,更谈不上养浩然之气了。培养浩然之气,就是要用正义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不做有愧于心的事。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在孟子看来,养浩然之气不是神秘莫测的学问,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的切身实践。只要自尊自强、以道义作为人生的准则,自然能够涵养出浩然之气,自然能够刚毅果敢、威武不屈。

养浩然之气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必须要有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急功近利是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的。

在历史上,浩然之气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英勇不屈、舍生取义,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今天,浩然之气依然是我们不畏苦难、不受诱惑、顶天立地、刚正不阿,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